第63章 马皇后惊喜,告诉老朱好消息!【二合(2 / 2)

怎么可能找得着呢?

刚才,他师尊就跟着自己待在一起呢。

马皇后想着,笑意更浓。

方才见爹他很好说话,应该看我很满意吧?

嗯,应该是!

马皇后越想越觉得,自己是过了公公这关。

这事情,

从世俗而言,这很奇怪。

马皇后和朱元璋都过了大半辈子,人都快入土了,却还没过公公这关….

神奇。

“雄英呐,咱们回去吧。”

“奶奶有件事情,很想和你爷爷说,咱们快点回去。”

马皇后归心似箭。

她想快点告诉老朱,爹真的还活着!而且爹,没有怪他!

只是心里过不去那个坎,才不肯见他。

至于那个坎是什么,马皇后还不知道。

她打算下次来问问。

爹也说了,只要她想来,都可以来。

.

….….…….….….

应天府。

奉天殿。

马皇后带着朱雄英刚回来,就看见老朱闷着个脸,在那生闷气。

“重八,咋了这是?”

马皇后诧异。

她是知道老朱急冲冲赶回来的,是有大事,莫不是因为那大事?

朱雄英也问道:“爷爷,咋啦?”

朱元璋看着二人,原本是想把事儿闷肚子里,但看朱雄英那乐观眼神,就不想看下去了。

得让大孙也愁一下!

这未来,大明也得他来看!

他迟早要经历的,甚至往后经历的事情,可能会有比这更严重的。

朱元璋打定主意,想了想,开口道:“云南那边,元庭人反扑了,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局势还算稳定,不过….可能要打长期战了。”

“长期战,代表耗费的钱财跟人更多。”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微微叹口气,继续道:“咱来告诉你,咱皇上为啥会那么憎恨厌恶商人。”

朱雄英点头听着。

朱元璋冷声道:“这些日子,云南那边不同于咱应天府的干燥,那边雨一直没停下,甚至还因为雨太多,耽误了秋收进度。”

“云南各州府,甚至整个川险之地,都处在汪洋之中。”

“川险之地的蓉城受灾严重,粮食已经开始见底。”

听到蓉城受灾,马皇后顿时也支棱起耳朵。

她去过蓉城,可以说蓉城是整个川险之地的门面,而且素有天府之国称呼。

她现在有些亲戚,是在蓉城生活呢。

所以,马皇后对寿州府有些关注。

“蓉城咋了?”马皇后紧张的问道。

朱元璋叹了口气,开口道:“蓉城缺粮,朝廷调拨过去第一批十五万石粮食,只吃了三天,现在就快吃完了。”

说到这里,

朱元璋顿了顿,脸色阴沉三分。

朱雄英知道,事情可能比这还要严重。

朱元璋继续道:“蓉城的商贾,那些粮食大户,在屯粮,即便朝廷借粮,他们都不肯放出来,他们都在待价而沽,准备发国难财!”

马皇后脸色顿变:“那….那重八,朝廷为啥不问周边州府,借粮拨过去?”

一般马皇后不插嘴的,但蓉城毕竟有些亲戚在,现在没粮吃,恐怕都被困在那里,马皇后怎能不着急。

朱元璋叹口气,有些无力的揉了揉额头道:“周边所有州府的粮食,只够他们自己辖下百姓吃,不能轻易调拨过去。”

“要是救了蓉城,恐怕下一个受灾的就是他们!”

朱雄英急忙问道:“那朝廷继续拨粮过去呀!总不能看着蓉城百姓饿死啊!”

朱元璋摇头:“距离蓉城最近的几个城池,粮算过了,闲着的粮只有二十万石。”

咬咬牙,朱元璋脸色阴郁的道:“蓉城这群囤粮商人.…该杀!”

“他们认准了法不责众,所以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即便道德廉耻不要了,也要把钱赚了,何其可恶!”

朱雄英有些急了,说道:“爷爷,那.…那你把那二十万担粮,先都给拨过去吧!”

朱元璋面色有些凝重,蹙眉深思片刻,厉声道:“不行!”

朱雄英愣愣看着朱元璋,他很少见朱元璋如此凝重且认真和他说话。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道:“二十万石的粮,就算朝廷真调过去,都吃不了几日,这些粮食绝对不能轻易调到蓉城,这不是救蓉城百姓,是在害蓉城百姓!”

马皇后也是心急,但她和朱元璋走南闯北久了,对政事也有些了解。

她点头附和道:“雄英,你爷爷说的对。”

“这是蓉城最后的希望,只要不调过去,他们就有活着的盼望,一旦调过去,他们的希望就破灭了!”

朱雄英好像听明白了。

朱元璋吐出口气:“雄英,你知道咱为啥说商贾无情了。”

“这些背祖忘宗,缺德冒烟的事儿,他们都能做得出来,一群该杀的狗东西!”

朱元璋咬牙切齿。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叹口气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逐利,这事儿变不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确实!这个群体已经是阶级最底层,他们不必考虑道德层面的事。”

“咱也知道问题不在这,也不该抱怨商人,不过要想办法解决这次危机,还得要从商人身上做文章。”

“他们有粮,只要放出来,蓉城的危机是可以解决的。”

“可是怎么才能控制住他们,让他们放粮。”

“朝廷用硬的一定不行,天下文人那道关口过不去,朝廷也不能动兵裹挟商贾。”

朱雄英想了想,开口道:“那就得让他们主动放粮!”

朱元璋点头:“不错,可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这也是困扰他的问题。

也困扰着朱标和一众大臣。

刚才他回来和朱标等人讨论了,都得不出结论。

这事儿,集结朝廷大臣群策之力都讨论无果。

更别提马皇后和朱雄英二人了。

两人都想不到办法。

朱元璋也知道这是正常的,吐出口浊气道:“好了,妹子,你和雄英也别想了,这事儿再大,天大也有咱和标儿顶着。”

“你们能想出来固然是好,想不出来也不用太愁,有咱和标儿愁着呢,你们该吃吃,该喝喝。”

“都刚回来,都回吧,好好吃个饭睡一下。”

朱元璋只是分享有这个事,没想着两个人能想出办法来。

朱雄英点头,在回去宫殿的路上,不断想着。

而后。

办法没想到,反倒是想起一个人。

“不行,我得去找师尊问问!”

朱雄英往天云观走去。

哪怕傍晚了,也急速而去。

这事儿拖不得,他也不敢拖。

而前几次遇到事情,都是朱长夜解决的,如此经历,让他认为自己的师尊….无所不能!

另一边。

马皇后倒是没走。

“妹子,你咋不走?”

朱元璋都困惑了,想了想,无奈道:“这事难办,但也不是特别难办,你啊,也别愁着了。”

“你身子骨刚刚养好,还得多注意休息。”

马皇后闻言,却是摇头:“我不是想着这事,甚至不是想着坏事。”

“重八,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你,当然,也有一个坏消息,都是来自天云观。”

听到天云观,

朱元璋的眸子,一下子就亮了。

方才回来讨论半天无果,争论的精力憔悴,此刻也提起了几分精神。

.

….…….….….….

天云观。

“师尊,我来找您啦!”

夜深了,朱长夜都准备哄朱瑶睡觉,却是听到朱雄英在喊自己。

“咦!曾爷爷,雄英哥来了,这深夜过来,他有急事呀。”

朱瑶眨着小眼眸,很是好奇。

朱长夜也是狐疑,拍拍小家伙小脑袋:“瑶瑶,你睡吧,我去看看雄英。”

朱瑶摇头:“曾爷爷,我也想去!”

她心里,也想知道朱雄英为何事而来。

朱长夜想了想,便笑道:“好,走吧。”

他很宠溺朱瑶。

接回来的时候是,现在是,以后也是。

抱着朱瑶往外走,小家伙嘀咕道:“曾爷爷,今天雄英哥跑跑回回,都来三趟了,他体力真好。”

朱长夜笑道:“你大师兄不像你修炼坐不住,他修炼很刻苦,都小有成就了,体力自然不是问题。”

朱瑶嘟着小嘴:“曾爷爷,修炼这事,我….我下次努力。”

朱长夜笑道:“好好好,下次努力。”

他没把这话放在心上。

这小丫头呀,就会敷衍他。

很快。

来到房间外打开大门,就看见一脸焦急的朱雄英。

“师尊!”

尽管气喘吁吁,朱雄英还是行了一礼。

朱长夜点点头:“出什么事了,急成这样。”

在里头泡茶的朱瑶也道:“是啊,雄英哥,啥事呀,这么急。”

朱雄英面色凝重:“是粮食问题,蓉城那边粮食不够,粮商们手里有粮,但是他们不给拿出来。”

“都屯在手里,待价而沽,看他们意思是,是想着发一笔国难财。”

朱长夜闻言,微微皱眉。

“进来说。”

他让了个身位。

朱雄英走了进去。

他来朱长夜这里很多次了,很熟悉,并不生分。

来到茶桌前便坐了下去,一口把茶饮尽。

朱瑶见状,也忙是给朱雄英续茶。

朱雄英一杯接着一杯喝下,看起来他很渴。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件事他一路都愁着。

萦绕在心头。

所以,路上都是急着赶来的。

此刻,

朱长夜也关上了门,来到茶桌前坐下。

“说说吧,具体情况如何。”

朱长夜问道。

朱雄英深吸口气,随后就把在朱元璋那里听到有关蓉城的情况,以及云南元庭反扑的事情,都给说了出来。

其中,是重点诉说蓉城。

云南则是一口带过,只是提了一嘴,知道有这么个事儿。

听完后,

朱长夜若有所思:“蓉城这事,你是想问问为师意见?”

朱雄英不置可否,点点头:“师尊,您….有办法吗?”

他的眸子里,语气里,甚至是整个人,都暗含期待。

朱长夜想了想,回道:“有吧,不过….有些惊险。”

朱雄英大喜:“有办法就好,不管惊不惊险,只要是个办法就好!”

“要知道朝廷那些群臣,甚至父亲和爷爷他们讨论半天也没有主意,有个办法,哪怕惊险,也总比没办法强。”

“师尊,是啥办法?”

朱瑶也凑了过来。

朱长夜侃侃而谈:“我给的解决方案很简单,朝廷出面,抬高粮价!”

言毕,鸦雀无声。

朱雄英瞪大眼睛。

而后,在朱长夜诉说下,越发的….明悟起来。

等朱长夜说完后,已经是过去一个时辰。

天色更黑了。

但朱雄英依旧没有留下的意思,趁着夜色,往皇城赶去。

夜黑风高,是杀人越货的好时机。

可对于这位皇长孙而言,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周围安全,因为他的周边,总是有许多锦衣卫默默跟随。

回到皇城。

大半夜,朱雄英就把父亲朱标喊了起来。

“夫君,雄英不懂事啊,这深更半夜,非要让你召集群臣。”

吕氏没好气道。

今天她是陪着朱标睡下的,睡得好好的,结果朱雄英就来他们房间,把他们喊起来。

然后朱雄英就对朱标说,他有解决蓉城的办法。

蓉城那事儿,吕氏也略有耳闻。

朱标回来后就在吐苦水,说那些商贾咋样咋样,她是听到的。

那是连群臣和朱标,甚至是老爷子都没法解决,朱雄英一个孩子能解决?

这不胡闹吗!

“雄英年纪不小了,有些事重要有些事不重要,他是分得清楚的。”

“既然他大半夜都把我喊起来,那就说明….他有办法,也知道这件事很急,所以才大半夜做这事。”

朱标穿好衣裳,往外走去,继续道:“不管他的办法有没有用,终归是有个办法,比我还有朝廷大臣们,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好多了。”

“你先睡吧,我去听听他的见解。”

说罢,

伴随“咯吱”一声,房间大门关上。

吕氏望着那大门,脸色阴晴不定。

随后。

她火速起身,去朱允炆房间把朱允炆也给喊醒。

“娘,怎么了?”

朱允炆睁着朦胧睡眼道。

吕氏脸色凝重:“你大哥有解决蓉城危机的办法,你去听听。”

“什么!大哥有解决蓉城危机的办法?”朱允炆大惊失色。

蓉城这事,他一开始不知道,是娘趁爹去看政务时,闲下来告诉他的。

这是文武百官都棘手,朱允炆也很有自知之明,那些人都棘手,自己更没办法,所以没放在心上。

可现在他听到了什么?老大有办法!!

这….

这怎么可能!!

如果真有办法,那岂不是在说,老大比群臣更有本事!

吕氏闷哼一声:“还不确定法子管用不,所以娘想让你去听,娘….”

“我这就去!”朱允炆打断道:“他在哪里说?我这就去!”

吕氏闻言,微微一愣。

旋即温柔的笑了起来,抚摸着自家儿子的脑袋:“儿啊,有这心很好。”

“你爹他还没出去,你现在跑过去跟上,你爹他,会让你跟着的。”

吕氏了解朱标,朱标是很疼朱允炆的,只要朱允炆有要求,不是太过分都会答应。

而这只是跟着去听个办法,过分吗?

并不过分。

朱允炆点头,急忙穿鞋跟了上去。

在他走后,

吕氏那原本和善的眸子,瞬间变得阴沉起来:“老大啊老大,这办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你那仙人师尊帮你的?”

吕氏不断深思。

另一边。

朱标刚要出门,就见到朱允炆快速跑来。

他当时愣住了,问了之后才知道朱允炆想跟着他,一起去听解决蓉城的法子。

朱标见孩子有心,也就答应了下来。

不过….

朱允炆得回去换身衣服。

是该换身衣服。

朱允炆为了跟上老爹,是穿着睡衣出来的,这衣服若是穿着去等会的场合,很不好。

于是朱允炆回去换了身衣服。

朱标见朱允炆穿着得当,这才带着他前往奉天殿。

奉天殿。

是朱雄英说的,要在那里说办法。

.

….…….….….….

奉天殿。

傅友文、詹徽都睡眼惺忪赶来。

他们此时还是有些懵圈的,有锦衣卫到他们府上,前来通知有解决蓉城的办法。

然后,他们就被带来了。

本以为这是老爷子的意思,也是老爷子的主意,却没想到….是皇长孙朱雄英。

朱雄英才多大啊,能想出这困扰那么多大臣的办法?

这不胡闹嘛!

不过两人也就在心里说,真要表现出来,那是嫌脑袋不够用了。

老爷子宠朱雄英,可看不得朱雄英受委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