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2 / 2)

皇明圣孙 西湖遇雨 1915 字 1个月前

朱雄英接过了册封黄绸,转而呈向文武百官。

“拜见圣孙!”

同时,百官按照朔望大朝的礼仪诣阙,皇帝不露面,而是由传制官宣制:“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十八日,祀于东郊大祀坛,尔文武百官,自今日为始,致斋五日,当敬慎之”,百官四拜后退朝,方才算是奏礼毕。

大祀前四日,百官于奉天门观誓戒牌。

紧接着,不能自己走路,而是被步辇抬出了斋宫,在这段路上,朱雄英也终于沿路看到了整个建筑群的风貌,这几天他一直不许外出,可是憋坏了,连周围长啥样都不知道。

大祀前二日太常寺全体官员宿于本司,不许走动、不许请假。

当然,他没看到戎装配祀的秦王,此时眼睛里都快要冒出火来。

在这一刹那,朱雄英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山呼海啸”,看着臣服于他的百官朱雄英第一次尝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带来的那种快感。

斋宫在外垣内西南,后面是松柏林和储冰池,通往大祀坛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三洞石门,石门极其高大,连接着三条并排的通道。

别觉得五日很多,这都是老朱改了之后的,以前更麻烦,现在天子亲祀才需要斋戒五日,遣官代祀则只需要斋戒三日,降香则仅仅斋戒一日.而且斋戒不仅仅是沐浴更衣那么简单,要不饮酒吃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音乐,不理刑名,用来戒除思虑方能在仪式的时候感动上天。

好吧,在通过铜镜看到自己颇具威严的模样的时候,朱雄英理解了。

前面是一个类似红毯的长长的御席铺成的路,所有登上大祀坛上层的人都不能穿鞋,这是一个源自古代的古老规矩,以前权臣都会被赐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原因就是在重要场合,大家都是不能穿鞋的。

朱雄英按照礼制,从大祀前五日,就不能在东宫里待着了,而是需要离开京城前往郊外,沐浴更衣后在东郊大祀殿的斋宫内居住,也就是所谓的“处外室以敬神明”。

而步辇到了大祀坛外面,也不能再往前走,朱雄英从步辇上下来,接下来的路是必须他自己走过去,而且还不能穿鞋。

朱雄英问身边的太常寺卿丘玄清:“敢问丘真人,这里可有说法?”

但不管怎么说,这位传说中的张三丰真人的亲传弟子,帮他打发了这几天的无聊时光,不仅教他静坐冥想的法门,还教了他几个简单的站桩姿势。

朱元璋亲手从礼官手里接过经由上苍神明认证过的一卷册封黄绸,老人用一种极为郑重的姿态,将其交到了朱雄英的手里。

紧接着,是繁琐的唱赞、盥洗、升坛、饮福、受胙一系列流程,在大祀坛下层的朱雄英,才跟着最后到达的朱元璋来到大祀坛上层中心位置。

随后,旁边专门负责进香的陪祀官把三炷香递到了朱雄英的手边,朱雄英接过后,陪祀官将其点燃,价比黄金的香果然不凡,如同寺庙里沉浸多年的檀香味扑鼻而来,烟气亦是袅袅升起,刹那间,朱雄英竟然觉得烦躁的内心开始宁静了下来。

——原来站在众人之上,成为主角,是这种感觉啊。

接下来又是读祝官的一大段吟唱,直到最后,才开始了给上苍神明磕头的环节。

而大祀坛的下层,密密麻麻的文武百官,此时以一种令他极为震撼的声浪齐声参拜。

朱雄英在导驾官员的引导下,在道路两旁无数官员的注目礼下,脱下鞋穿着袜子一步一步地走了上去,在大祀坛上,赞礼、读祝等陪祀官早已准备就位,负责奏乐和舞蹈的协律郎、乐舞生也都穿着袜子坐在地上。

就这样一步又一步地走着,身上的衣服很沉闷,太阳也很刺眼,朱雄英的额头逐渐开始冒汗了,但路虽然有些艰难,可当他走上了大祀坛,回首看着下方黑压压的文武百官,朱雄英终于有了些许仪式感。

在朱标的寝宫里,朱标带着些许令人疑惑的扭捏,问了他一个问题。

朱雄英从拜褥上起身,把手中的香插进了前面不知道叫做什么,有点类似长方形的鼎的礼器后,再次跪回了拜褥上面。

大祀前一日,所有参与大祀的礼仪官做最后一次排练,确保仪式当天万无一失。

“英儿,孤总觉得,父皇好像对孤隐瞒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历史类最高均订作品,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