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破产危机(2 / 2)

“她那只用了两句,当时没太注意,没想到戏腔竟然如此惊艳。”

“大家看钟黎的新歌,好像也是戏腔。”

“卧槽,第三第四都是戏腔?”

“还真是,难道戏腔是下一个风向?”

“极有可能,戏腔一出,感觉整首歌都不一样了。”

······

这次反击,可以说是很多音乐公司最后的反扑。

不成功便成仁。

所以当新歌榜出来的时候,无数人默契的帮前十冲榜。

一时间,国语歌的风头似乎无人能挡。

上官怡心和钟黎纷纷前进一个名次。

前三国语歌直接占了两首。

其它三首歌也纷纷向前走了两名。

这一下,韩朝那边有点坐不住了。

现在的局面可是他们花了大价钱打下来的。

怎么能这么容易让华国抢回去。

于是韩朝又开始他们的老套路。

各大顶流纷纷下场做宣传。

全国各地举办活动。

韩朝这宣传一出,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他们的排名也开始上升。

可华国这边怎么可能就这么把好不容易得来的位置让出来。

华国乐坛开始团结一致。

把一些没希望冲榜的歌曲的资源纷纷放到了正在冲榜的歌曲身上。

双方就这么你来我往。

前十的局面开始僵持住了。

双方各占一半江山,一时间谁也动不了谁。

僵持了大半个月。

终于,在三月底的时候。

华国这边支持不住了。

很多音乐公司因为无法支持拉锯战的投入。

纷纷宣布破产。

这一下犹如洪水过堤。

华语乐坛直接就垮了。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小音乐公司直接宣布了破产。

中型音乐公司也在艰难度日,破产的也不少。

残存下来的,为了保存实力。

要么和同级别的公司商量合并。

要么大量减员,只保存有生力量。

而巨头和大型音乐公司同样损失惨重。

为了保持核心竞争力,他们也开始大量减员。

一时间,国内大量音乐人失业。

华语乐坛似乎已经濒临崩溃。

至于新歌榜,可以说惨不忍睹。

除了上官怡心和钟黎,其他人都被挤下了前十。

然而华语乐坛的悲观却没有影响到逍遥传媒。

此时苏洵依旧在总部里悠哉悠哉的刷着短视频。

这时,林若云走了进来。

“老板,乐坛三月份的反击算是失败了。”

“多家音乐公司宣布破产,大量音乐人失业。”

“现在华语乐坛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闻言,苏洵没有感到任何危机。

甚至还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然而就在这时,苏洵忽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公司好像除了自己,就没有其它创作型的音乐人了。

如果没有自己给公司提供歌曲,那逍遥传媒绝对会和这些公司一样,迅速衰落。

这怎么能行呢?

一个优秀的公司,不能因为缺少某个人而无法运行。

苏洵觉得是时候开始培养公司的核心了。

“林姐,我们公司是不是挺缺音乐人的?”

林若云闻言,不禁翻了个白眼。

缺?

我们根本就没有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