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第191章 楚庄王(2 / 2)

樊姬屡次苦口婆心地劝导,却收效甚微,楚庄王依旧我行我素。

樊姬心灰意冷,为此不再梳妆打扮,终日蓬头垢面。

楚庄王察觉后觉得奇怪,便问樊姬为什么不施粉黛,不着艳装,樊姬回答说:“您整日沉迷酒色,荒废国事,楚国的前途一片黯淡,我哪里还有心思梳妆打扮呢?”

楚庄王听后当即表示悔改。

然而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楚庄王没过多久又旧病复发。

樊姬于是命人在纪南城南城垣筑起一个高台,每天晚上她登上此台,独自对着月亮和星星梳妆。

楚庄王见后深感奇怪,便问樊姬为什么夜晚独自一人在野外梳妆?

樊姬回答说:“大王答应我要远离声色犬马,励精图治,但大王根本不在乎对我的承诺,因此我干吗要打扮给不在乎我的人呢?还不如让星月欣赏!”

楚庄王这才明白樊姬的良苦用心,终于痛改前非,专心朝政。

一鸣惊人

一日,大夫伍举进见庄王。

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

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

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大王请教。”

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

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在朝堂上,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

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

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绝缨之宴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

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

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

楚庄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

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

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

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

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

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蔽荫的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的热血溅到敌人身上很久!

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的人哪!”

于是打败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