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第184章 杜诗(2 / 2)

苏颂从失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决心励志自强,以不断增长才干。

从那以后,他便奋起学习音韵之学,由于他的孜孜不倦,在古代训诂学中竟然开创了许多新的见解,以致苏颂成为了宋代最博学的人之一。

如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朝廷进行科举考试,有一个叫暨陶的人,因呼叫考生名字的考官对“暨”字的读音不准确,竟然没人答应。

神宗环顾左右,只见群臣面面相觑,都不知所以然。

无奈之下,神宗就询问当时也身为考官的苏颂,苏颂说“暨”字的读音错了,然后给出正确的读法,按苏颂的读音呼叫,暨陶果然出列。

神宗很是赞叹,苏颂就顺便讲解了暨姓古代有何名人,生在何地,有何历史渊源等等,满朝无不叹服。

孝悌知礼

苏颂为人至孝。

他侍奉祖母、母亲,都亲自为她们调食,到老不变。

苏颂供养姑姐妹及外族数十人,并及时给他们婚嫁。

妻儿有时衣食不继,但大家相处融洽,亲密无间。

此外,苏颂还以自身的事例教育子孙。

任颍州郡守时,“每以旦日,升堂拜其母,乡人风化焉。”宰相富弼因此称他为“古君子”。

公私分明

苏颂平生荐举了许多人才,但他从不收受“苞苴”(赠礼)。

据苏颂回忆,只有朝奉郎孟安序每年都会带一斤双井茶给他,他也愿意接受,并深感珍贵。

吕大防与苏颂同相时,提议按惯例将“累任京局”的苏颂之子苏嘉以“宰相子弟,例除馆职”,苏颂不但不愿,反而批评说:“馆阁乃是朝廷育才之所,怎可令我的子弟按惯例得到。”

老成先见

宋哲宗时,边臣禀奏:“得到情报说阿里骨(青唐唃厮啰政权统治者)已经死了,还不知道要立何人为国君。

契丹官员赵纯忠为人谨慎诚实,值得信任。希望乘他们局势未定之际,派遣数千名精兵,拥戴纯忠进入青唐,立为国君。”

朝臣大都同意,只有苏颂说:“真相如何还不知道,如今要越过国境去立契丹君主,倘使他们拒绝不肯接纳,不会损害我国的威严吗?

应该慢慢地观察事态的演变,等到定局之后再去安抚他们不迟。”

结果阿里骨果然没有死。

苏颂在执政时,见哲宗年纪小,每逢大臣有事上奏,都取决于宣仁太后。

偶尔哲宗有话要说,有时没有人加以应对,只有苏颂在奏报太后后,必定再禀告哲宗;哲宗凡有要事宣读,苏颂必定告诉诸大臣,让他们俯首听命。

后来哲宗亲政,元祐旧臣都遭贬职,御史周秩想一并弹劾苏颂,哲宗说:“苏颂素明君臣之义,不要轻率议论这位国家的元老。”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啊这,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想起来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妈妈为了帮助别人把自己女儿强行嫁过去了。虽然知道违法且离谱,但是那篇文章真的很好看!

我寄相思与明月:我的妈呀!我应该看过类似的!

云中谁寄锦书来:加一!那一篇真的很解气!

注意看,这个女人叫小美:谁说不是呢,不过说真的,这些真的很好玩儿啊!

苏玥看着评论区,说:“好啦,下一位是一位比较冷门的发明家,他就是——杜诗!”

杜诗(?—38年),字君公,河南汲县(今省卫辉市)人,东汉官员,水利学家、发明家。

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

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

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