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愿者上钩(2 / 2)

既然这个时代还是实物交易为主的时代,那么粮食能当货币用,那么可以开垦农田和秋收的农具,自然也深受虢国国人们的欢迎。

而且由于瑕邑铁制农具产能不足,现今反而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铁制农具有价无市,实际成交价涨了不少。

“甚至可以先答应其他城邑的国人,采取分期提供佣金的方式,在瑕邑驻扎一阵,再交给其一批铁制农具。”

毛遂很快便将郭猛“分期付款”的理念吸收了进来,只是翻遍身体前主人记忆的郭猛颇有担心:

“雇佣之人多需一手交钱一手干活,若吾等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只怕汝等不肯来瑕邑驻扎。”

“无妨,自有肯于接受条件者,瑕邑铁器价格之低,垂涎于此之人并不少。”

毛遂的想法也简单,既然瑕邑的铁制农具不少,供不应求,压根就不担心吸引不到其他城邑的国人前来,为何不趁机提出条件呢?

固然有些国人不会接受毛遂提出的分期支付雇佣金的条件,但是只要多数国人支持,那么便可行。

“如此更好,只是不知函谷关前河水是否还足够打制农具?”

这倒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哪怕对其他城邑的国人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延期支付雇佣费用,但是终究有个限度,要让这些国人一两个月都领不到兑付的铁制农具,只怕狄戎俘虏们尚未闹腾,这些雇佣兵反而先闹腾起来了,那还不如不做这事呢。

“不妨派人紧急赶回函谷关,只需询问伯庚和盘便可。”

再怎么猜测都不如直接使用者来的直观,涧河河水是否还能带动水轮,每天还能打制多少铁器,只有这些一线使用者才能给予准确的答案。

好在快马赶到函谷关所耗时间并不长,不过两个时辰便可赶到,毛遂自领了任务,带着数名护卫,穿入函谷关后,马不停蹄,直接便从西关直奔东关,并在东关之外看到忙着教授水排等使用方案和检修需知的伯庚和盘。

“涧河之水尚能带动水车?”

毛遂的身份和地位,伯庚和盘怎能不知,当即引导国都来的奴隶工匠们向毛遂鞠躬拜礼。

然而毛遂急着把想法落实,哪在乎两人的虚礼,只忙着让二人赶紧回答问题。

“已询问熟知涧河之人,如此水量当可让水排再用十日。”

那么时间已然不多,没了水排,这些高大的冶铁炉便需用马匹之力驱动,无论如何所冶炼农具成本皆大幅上升,需得抓紧这最后的时间冶炼。

“奉公子之令,全力制作农具,不得有误。”

伯庚和盘彼此对视一眼,颇有些疑惑,大战在即,怎么优先生产起农具来了,毛遂不会听错了公子的命令了吧?

然而似乎是看穿了两人的疑惑,毛遂取出了郭猛平日佩戴的玉带;而两人对此熟悉异常,当即知道自己多想了。

“吾等即可调整,改产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