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2 / 2)

“信的原文是英语,使者知道咸丰看不懂,就事先翻译成了中文。”

圆明园里面不仅仅有清朝时期的珍宝,更有属于他们时代传下来的瑰宝。

“直隶总督,直隶提督,天津镇总兵,山海关都统,通通到天津大沽口抵御敌人。”

仅仅用了五天时间,敌人就攻下了广州城,洗劫了两广总督衙门。

也不怪他对英法联军实力判断错误,主要是他也没有想到英法联军能够攻破京城。

仅仅因为一个称呼问题就直接开战,未免也太儿戏了。

“除非是傻子,而咸丰就正好是这个傻子。”

“而当时的英国政府由于正在打仗,也就没有出兵报复清朝。”

“按照条约的内容,清朝要向英国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领事知道后赶到现场要求清军按《虎门条约》的规定,将扣押的嫌犯先送到英国领事馆受审,然后再由英国官员酌情引渡给清政府。”

“代理领事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毕竟条约就是这么签的。”

可还没等他松口气,就得知了清朝晚期被英法联军轻而易举的碾压。

“4月20,负责调解的美国使者向咸丰呈上了一封时任美国总统的亲笔信。”

“在这50多天的时间里,英法联军到底做了哪些丧尽天良的事情?”

“一面派人向朝廷报捷,说自己指挥得当打死打伤敌军七八百人,现已逼退英夷。”

“按理说,英国拥有如此多的商贸特权,再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制造成本优势,英国商品应该席卷中国市场,怎么会没人买呢?”

“英法联军拿下广州后,派代表到上海向两江东督何桂清发出照会,提出各自的要求,坐等咸丰派人来谈判。”

他看得很清楚,亚罗号事件的过错在英方,清朝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

嬴政:弃江山社稷和百姓安危于不顾,直接弃城而逃了,清朝的天子未免也太窝囊了吧!

“然后立马下诏,向叶名琛下达了一道在今天看来非常无语的圣旨。”

“扩大中国市场,潜在客户就多了,贸易额自然就上去了。”

“那么叶名琛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呢?很显然有徐广缙的样本在前,他自然要照葫芦画瓢,以强硬态度拒绝英法美三国公使的修约要求。”

“与此同时,沙俄和美国公使也乘坐着本国军舰与英法联军汇合,准备趁火打劫。”

“第一,英国向中国倾销了大量的鸦片,而中国的整体购买力又是有上限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扩大了通商口岸还不够,为了继续获取利益,不惜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然而从1846年英国对华贸易额却逐年下降,到了1854年英国对华贸易额仅为签订南京条约时的58%。”

“然而齐英还没有高兴太久,英国代表便给了他一记棒喝。”

怎么英法美三国的公使要去广州找两广总督开放长江沿岸的城市,这是不是找错人了?

不仅仅是嬴政有此疑问,各朝很多人也有同样的疑惑,但很快主播就为大家揭晓了答案。

“两人奉召离京后,咸丰担心他们没有外交经验,会被英法谈判代表拿捏,便又任命当年签订《南京条约》的齐英为副使一同去天津谈判。”

“便颠倒黑白说清军无端搜查英国船只,还撕毁英国国旗,以此向叶名琛抗议。”

“叶名琛在得知咸丰对自己的处分后羞愧难当,最终于1859年客死他乡。”

“但是由于清军并不知道什么是《虎门条约》,也不知道条约的内容,因而英国领事在与清军的争执中被清军扇了一巴掌。”

“地方官员打败仗却向上报捷,皇帝对实际情况不仅一无所知,反而还以大国之君自居,如此荒诞的朝廷怎能不被列强暴揍呢?”

正是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洗劫了圆明园,抢夺走了数之不尽的文物珍宝。

“第二,中国的市场需求不同于欧洲,比如在欧洲热销的刀叉等商品,在中国根本没人买。”

要说谁的心情最复杂,就属他了。

“攻城战打响后,五千多英法联军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攻下了广州。”

“怎么突然之间广州就陷落了?叶名琛就被俘虏了?”

实力如此悬殊,清朝皇帝不奋发图强,努力变得强大。

毕竟英法远在欧洲,距离大清万里之遥,派遣过来的兵力也有限,只有数千人。

“然而还没等咸丰高兴两天,英国人又找上门了。”

“这件事被道光皇帝知道后,他认为徐广缙扬我国威,大挫英夷的嚣张气焰,能力出众,因此便将天津及两江地区的外事处理权一并移交给了徐广缙。”

李世民:清朝的皇帝太过目中无人,鼠目寸光,也难怪被外国欺负这么惨了。

“此后,北京就被英法联军占领了50多天。”

现如今改革非常成功,大清的国力蒸蒸日上,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进行。

“1858年4月,英法两国公使率军舰来到大沽口外。”

可就是如此重要的京城,却被敌人用了五千兵力就攻破了,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他从父皇手里接过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大清江山,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大清慢慢好转。

“在此之前,咸丰皇帝以北狩为名,不顾国家社稷和百姓安危,逃往了承德避暑山庄,直接放弃了帝国的首都。”

“叶名琛的遭遇可谓是清王朝的缩影,若以传统士大夫的标准来看。”

“受内乱影响,太平天国的实力大大下滑。”

“在中国历史上,每次首都被占领,往往就意味着改朝换代。”

“见事败露,齐英惶惶不可终日。”

现在他们的瑰宝没有留在中华大地,而是被外国番邦掠夺抢走,这让他们心里如何能好受得了。

这让他心里极不好受,他辛苦努力一辈子,使得大清国力急剧飙升,这一切仿佛成了一个笑话一般。

“咸丰皇帝当时新君登基,延续了道光朝的很多旧例,依旧将上海、南京等地的外事处理权交给两广总督负责。”

“清朝也是如此,若以古代王朝的标准来看,清朝统治者算是把专制统治的那一套玩明白了,算得上是历朝历代之集大成者。”

“就很奇怪,通过南京条约,英国获得了更多的自由贸易权。”

清朝之所以渐渐沦为外国的获利场,归根结底还是清朝的实力太弱,只能被外国肆意拿捏。

同样是晚期时候的皇帝,崇祯面对外敌入侵能够以死殉国。

现在看来,一切都对得上了。

他不用想也知道,清朝皇帝肯定洋洋得意,还以为是自己吓退了敌人。

“在被咸丰征召之前,齐英因为朝堂争斗,被咸丰下旨革职圈禁。”

“这是因为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徐广缙对英国人的态度非常强硬。”

“认为既然亚罗号的香港执照已经过期,就不应再受英国法律的庇护,并且清军撕毁英国国旗一说也纯属捏造。”

“一同坐着军舰抵达天津大沽口,直接找咸丰谈判。”

刚才主播说英法联军只出动了五千多人,仅仅用一天时间就攻下了广州。

不管是道光皇帝,还是咸丰皇帝,这两皇帝的表现都让他万分无语。

“十几天后,咸丰终于了解了真实情况,顿感上当受骗,随之震怒下旨罢免叶名琛,剥夺一切荣誉。”

“而菩萨这一次也没有再保佑叶名琛,城破之后叶名琛被英法联军活捉,并被英军押解到了印度。”

“英国的商品在清朝没人买,那就多开几个通商口岸。”

“导致问题的原因,英国人其实知道,大体也可以归纳为三点。”

“之前英国要打击沙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出兵30万,屁颠屁颠的跟着英国一起出兵。”

大家知道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还以为英法联军有十多万人。

朱元璋:清朝都已经烂到骨子里了,距离灭亡也不远了。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不仅仅是他,刘氏宗亲也要一代代铭记。

不过最让他诧异的是,英法联军攻占了京城,可最后为什么又主动放弃了呢?

“如今这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叶名琛就敢上报歼敌七八百人。”

“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叶名琛并非什么都不懂,他在命人调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

“三国公使见谈判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很是愤怒,便改谈判为明强。”

“1856年10月8日,悬挂英国国旗的亚罗号停泊在广州黄埔。”

想想大清地大物博,老百姓有亿万万之多。

“随即任命东阁大学士桂良和吏部尚书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

而大清的皇帝呢,直接放弃了帝国的都城,落荒而逃了。

“1852年9月,徐广缙被调往湖南镇压太平军,叶名琛接任两广总督。”

很多人在弹幕上询问主播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情况,他们想了解英法联军是怎么从圆明园抢走奇珍异宝的。

“1856年10月,英国驻华公使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作出书面道歉。”

只因他的实力要比其他势力强大,自然不需要说些没用的废话,直接真刀真枪的干就行。

以清军在战场中表现出来的窝囊样子,他是不相信清军把英法联军赶出了京城。

“1858年5月20日上午10点,战斗打响,英法联军发动进攻,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攻陷了天津大沽口炮台。”

他在建立宋朝的过程中,消灭一个又一个的割据势力。

直到这一刻,各朝古人才深刻感受到了英法联军实力的强大。

赵匡胤:虽然这件事上清朝占了理,但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敌人可不会跟你讲道理。

“他如果早生几百年也算是一代名臣,但是在晚清他只能算个丑角。”

“要求叶名琛放还水手,向英国道歉,并处分当时登船搜查的清军水师总督。”

“但为何英法联军在占领了北京之后就主动放弃,没有取清朝而代之?”

“主和的官员贪生怕死,出卖国家的利益,以至天朝大军在战场上未能发挥实力。”

不过现在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他知道必须要改变了,否则迟早有一天西方诸国会打过来。

这让大家直呼不可思议,有些不敢相信敌人出动的兵力居然如此之少。

“每当英国公使要求他允许英国商人进广州,他就以广州民众仇视英国人,出了事情自己可不负责为由予以拒绝。”

“但英法代表等了好几天,只等来何桂清要求他们返回广州的回复。”

“得知消息后,清政府上下拍手称快,咸丰也对未来充满憧憬。”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三点原因,除第三点外,其余两点都好解决。”

他在心中暗自告诫自己,时刻警醒着自己,千万要引以为戒,不要将来某一天步了清王朝的后尘。

“之后的三年依靠通商特权,英国对华贸易额由1842年的96万英镑激增至239万英镑。”

“在英军的增援抵达之前,叶名琛见英军大半年没有动静,便又向皇帝邀功。”

“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期间,查获了大量档案文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他一手把大清帝国带到了最巅峰。

这种情况下,要不是现在主播告诉他未来的历史走向,他是真的不敢相信英法联军凭借这数千人攻破了京城。

“不过由于英法当时正在与沙俄打克里米亚战争,无兵可派。”

这让他更加深刻明白了一个国家实力强大的重要性,清朝的遭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得知洋人悻悻而归,京城朝堂上不少官员自我感觉良好。”

各朝古人不禁暗自惊呼,倒吸一口冷气,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把那个硬气的咸丰一下子就打趴下了,不得不屈服,之前的硬气多少有些讽刺了。

不过不用想也知道,哪怕是派人谈判,最后肯定也是谈判破裂了,要不然也就不会有后面的圆明园之劫了。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