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奏折(2 / 2)

红楼天子 挽铖 1996 字 1个月前

不过这种事倒也正常,此前唐钺便是如此晋升的。

袁庆柏严肃叮嘱了赵猷一番话后,对唐钺微笑道:“还需唐教头对赵猷指教一番,让赵猷尽快胜任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才好。”

唐钺忙恭声道:“指教不敢当,这是臣的分内之事。”

袁庆柏当了好几年领侍卫内大臣,期间赵猷经常跟在他身边,对这一职位早就熟悉,加上唐钺的指教,赵猷必能尽快胜任。

唐钺、赵猷离开后,熊元、苏寅、郭晗、马焕四人一同觐见。

熊元是追随袁庆柏多年的二等侍卫,苏寅是袁庆柏的表哥,郭晗、马焕此前是追随袁庆柏的四等侍卫。

袁庆柏登基后,将熊元提拔为御前一等侍卫,将苏寅提拔为御前三等侍卫,将郭晗、马焕提拔为御前三等侍卫。

赵猷不再担任领班的御前侍卫了,袁庆柏便要让熊元担任领班的御前侍卫,让熊元、苏寅、郭晗、马焕四人一同近身护卫他这位天子。

今日召见四人,便是对此有一番叮嘱。

接下来觐见的便是贾珠。

当贾珠步入暖阁,也对袁庆柏的办公方式感到了惊奇,愣了一下才忙行大礼:“臣贾珠恭请圣安!”

袁庆柏道:“起来吧。”

贾珠站起身。

袁庆柏深邃的眼睛将贾珠上下打量了一番。

贾珠今年已经二十六岁,竟显得有一点子英武,跟他少年时清秀清瘦的样子差别不小,主要便是因他已经多年坚持每日习武半个时辰,或挽弓射箭,或耍刀弄棒。

袁庆柏如今实在很忙,也不废话,直接切入了正题:“朕召伱今日觐见,只因朕要任命你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贾珠登时惊到了。

虽说元春已提前知晓此事,却并未透露消息给荣国府,贾珠今日觐见之前,并不知袁庆柏要对他施以如此隆恩。

贾珠本只是个品级很低的翰林,现在一下子被提拔成了正二品的总管内务府大臣,这实在是扶摇直上了。

不过这种事也不是多奇怪,总管内务府大臣相当于袁庆柏的大总管,袁庆柏任命自己的内兄担任这个官职,属于情理之中。

贾珠诚惶诚恐地推辞了一番,推辞不过才谢恩。

袁庆柏严肃地训诫了一番话后,道:“朕特许你今日见一见皇后,皇后也有一番话要告诫你。”

贾珠再次谢恩。

袁庆柏命太监领着贾珠去见元春。

贾珠离开后,袁庆柏想到了贾珍。

贾珍爬灰之事,其实早就被承泰帝知道,只是,承泰帝考虑到袁庆柏、元春,加上这种事自古以来在豪门里就不罕见,包括了大周,承泰帝没有因此就整治贾珍。

袁庆柏想整治贾珍,却也不便拿贾珍爬灰之事为罪名。

不过,若贾珍再犯事,且犯的事儿适合用作罪名,袁庆柏便会整治他了!

袁庆柏甚至想要整治贾蓉。

召见了贾珠后,袁庆柏便暂停了召见臣子,休息了一会子便批阅起了奏折。

明朝时,官员通过题本、奏本向皇帝汇报,题本、奏本要先提交内阁,由内阁再上奏给皇帝,题本、奏本里的事儿,内阁会知道。

大周则不同。

大周除了有公开的题本、奏本,还使用奏折。

题本、奏本、奏折,是有区别的。

公事用题本。

私事用奏本。

至于奏折,又称密折,由景安帝开创,成熟于承泰朝。

奏折一般由密奏人亲自书写,写好后封套、固封、装匣、加铜锁,再用盖有御押的黄纸封口,包以黄包袱,然后递送。

奏折不用先提交内阁,不用由内阁大学士票拟,而是直接提交给大周天子。

若擅自泄露密折和朱批,会有惩罚。

承泰帝曾在告诫臣子:“慎密二字,最为要紧,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可不畏乎?”

景安朝,有密奏权的人还不算多,承泰朝则壮大到一千多人。

奏折的内容则无所不包,大致可分为请安、谢恩、缴批、陈事,其中,陈事折上至国家政务大事,下至鸡毛蒜皮小事。

奏折制度,可以加大皇权,可以提高朝廷的行政效率,可以让臣子之间互相牵制,臣子用奏折告密弹劾,也可避免遭到报复。

但也有弊端,比如,会助长臣子互相告密的风气,大周天子对奏折内容的判断可能受到跟臣子亲疏关系的影响……

大周没有明朝那样的锦衣卫,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奏折制度相当于升级版的锦衣卫。

承泰帝在位时批阅了数量惊人的奏折,多的时候一天就要批阅五六十份,而且,承泰帝批阅的奏折很多都有详细的朱批。

此时,一份奏折引起了袁庆柏的格外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