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这是我们芯片设计的最大障碍,必须扫(2 / 2)

“现在也就华大九天做出来了点门道,其他的……不下定决心整合一下,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让人牵着鼻子走。这是我们芯片设计的最大障碍,必须扫清!”

“华大九天需要单独找他们谈一谈,沟通一下我们的思路吗?”陈继业如此问道。

一般情况下,这种事情都是先找实力强大的企业私下沟通,大企业之间达成一致了,事情就好办了。

“不用!”纪弘摇头:“国内最强的不是华大九天,而是华为。于总要来,我这边先探探华为的口风,看能不能做出什么交换,将剥离出来,和我们共同组建这个集团。”

“华为,这可能吗?”陈继业有些疑惑。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纪弘笃定道:“并不是华为的业务,他们本身也不想做这玩意儿,只是被逼无奈不得已才自己做的,因为不做就没得用。

“而且跟别的软件不一样,它是设计工具,设计的目的最终是制造,这个东西最终是要与晶圆厂对接。

“还有,仿真验证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数据量越大才,用的越多才越精准,成本才越低,他们一直自己搞自己用也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有一家企业能够整合国内的资源,我想华为是乐见的。更何况,真要整合成一个集团,它本身就会是集团的重要一员,不用担心被人背刺,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纪弘还有一个杀手锏没说,获得趋势预测类灵感的时候,它就设想过做“流片式”仿真——也就是能几乎百分之百模拟和还原生产过程的仿真。

现在正是一个机会把这个设想变成现实——如果真的实现了,每次流片数亿甚至数十亿的成本就可以省下来,那这一套往那一摆,谁能顶得住?

看着无比自信的纪弘,陈继业甚至也有了一点儿心潮澎湃的想法——这可是一个大事件!

“先跟华为沟通,等这边沟通好了再说。”纪弘说道:“你先按照我的思路,和法务团队沟通,确立一个方案出来。”

对于说服华为这件事儿,纪弘是有信心的,不光是基于的判断,他手里还另有东西。

说起华为这家公司,纪弘也挺矛盾的。

比如要买60还得加价的纪弘时候也骂过他,一点儿不惯着,转头就走卖了。

而且他不喜欢加班的狼性文化——哪怕给钱多也不干。

但无论喜欢还是讨厌,赞扬还是诟病,仅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这家公司早已在国内科技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完全不可磨灭的印记。

今年二月,英伟达发文,将华为视为“最大竞争对手(那时候还没有卷耳)”,这么算的话,阿美瑞肯的科技企业:思科、高通、英伟达、苹果、特斯拉……

那华为的竞争对手那可不少,更为关键的是,在每一个行业对上顶尖的对手都不落下风——至少,没有掉队,哪怕是手机芯片,现在也至少活了过来了。

就连最后发力的智能驾驶,跟特斯拉相比也不惶多让,甚至略强。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选择支持大都没错。

但支持不等于纵容——就算见到于东,纪弘也得骂他一顿,卖个手机搞什么幺蛾子,体验店随便加价都管不好!

……

“融合调度……”纪弘划下了一个重点。

这个灵感获取的比较早,也早就形成了可用的一套方案。

耳语系统在更新迭代中就应用了一些,针对芯片的大小核和双线程进行了调度优化。

而华为海思的麒麟9000这个芯片,包括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发布的下一代芯片,受限于制造工艺,和目前的高通系列,单就性能而言,是存在一些差距的。

更为关键的是,这款芯片不仅区分大小核,大核心还支持超线程,这在手机芯片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但这对调度优化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比电脑芯片更高,因为手机对能耗和续航更加敏感。

而融合调度,在这其中可以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

而这就是他的杀手锏了,他相信于东要过来,大概也跟这玩意儿有关。

事实上,按照纪弘的思路,于东这个时候要来,已经算是晚的了!

耳语系统最早就对摩尔科技显卡性能进行过优化,效果大家都看的见。后续耳语系统又针对英特尔的大小核、多核调度进行多轮优化。

他不信华为没有关注到,而这对于既有大小核又有超线程的麒麟9000来说,那绝对是雪中送炭的东西。

“之所以观望是怕我狮子大开口吧?”

纪弘一笑,这他能理解——摩尔科技之所以火急火燎的找来,是为了生存。

但华为不一样,他们本身就发展的很好,适当的观察一段时间也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观察的时间也不算长,卷耳智能科技成立也仅仅才刚刚三个月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