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无礼(2 / 2)

“敢问这位,是何名姓?”

“罢了。”

一名官员走出列,义正词严道:“都是你们燕人在河北那些乱臣贼子背后”

要说那个男人有情嘛,他当面拒绝了自己要替小儿子封王的要求,现在还要自己离开夏国出发去云中,分明就是要把自己吃干抹净;但要说他无情嘛,他却又真的舍得给好处,让人心里舒服一些。

刘陵迈步走过他们身边,看着康公弼,淡淡道:

“回去以后,我要全国休养生息,准备下一次大战。

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小女孩把头垫在母亲的膝盖上,仰头眼巴巴的问道。

耶律太后自生下一个儿子后,不仅没有多少欢喜,还整天都显得有些郁郁寡欢,等听到永兴军路大捷的消息传回来后,她坐在床榻上,茫然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眼里并没有多少高兴之意。

他本来也是没打算严惩两人的,但他错估了一件事:当自己打算做皇帝的时候,就没人会再信谁是谁兄弟这种话了。

“河北的事,本非我大宋所愿。”

赵官家坐在龙椅上,看着站在殿中的大汉使者,已经无心再去刁难。

“陛下?”

韩世忠深吸一口气,回答道:“没人种田,没人交税”

“臣以为,”康公弼当即开口道:“安置三府,事关重大,延安府如今是李良辅和府州知州折可求在代管;太原府是曲端代管,至于说河北的河间府,原本是由韩大帅在管着。

“你们,这是要掘我大汉的根基么?”

“但接下来,有些事情就是要正儿八经的说出来了。”

但这时候,王阿海当着所有人的注视下,骄傲的挺起胸膛,道:

“良臣送的剑不错。”

当即,韩世忠和高凤两人吓得离开席位,对着他跪伏下来。

“哦原来是赵相公。”

毕竟从舆图上看,大宋的体量依旧无比庞大,钱粮实际上是不缺的,等缓个十来年,也能恢复起以前几次北伐的气象。

“陛下,慎言啊!”

“这不是很清楚嘛?”

康公弼一时不知道是自谦还是干脆认下来好,他听的迷迷糊糊,脑子里一时想不明白刘陵要说什么。

几个侍女面面相觑,她们哪里能知道汉王准确的归期,只得按照以前的说法敷衍几句,曹氏摇摇头,一边抚摸着女儿的脸,一边叹了口气。

朝廷接下来还可以想办法抽调南面的兵马,借着镇压民变的时机去打磨新军,太学里更是传出一种声音,那就是:燕贼会后悔给大宋时间的!

“汝的事,无非就是割地,赔款。”

“替本宫取些财物,谢过陛下使者。”

“臣臣愚钝,”康公弼刚想说什么,刘陵就挑挑眉头,道:“愚钝?你是在孤身边日夜做事的,你若是愚钝,那岂不是就是说其他人没用?”

“母亲,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呀?”

“送进来吧。”她移开目光,淡淡道。

“这话,臣不敢直接答应官家。”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等自己说完这话后,最先开口讥讽的并不是那名嚣张到极点的汉使。

片刻后,他淡淡道:“罚,我也不想罚你们,也舍不得。你们自己,好自为之吧。”

其他人随即站起身,跟着举杯。

而自己生的这个儿子,名安。

王阿海站在殿内,仰头看着赵官家,淡淡道:“河北各处都是大汉商贾开设的钱庄,战端一开,你们宋人最好趁机抢劫,损失的都是咱大汉的钱粮,难道这就是该的?”

王阿海笑了笑,漫不经心道:“敢当堂说大话,却连露个姓名都不敢,怎么,宋人都是这般藏头露尾的人物?”

她捏着信,心不在焉地扫过一行行文字,最终在最后一行字上定格住。

“你不够忠心?”

围观的众大臣当即在心里骂赵明诚愚蠢,因为对方接下来只需要回答“你们有什么证据说我们插手”,双方即可陷入无止休的攻讦。

在宋人看来,燕人这时候撤军实属不智,南面除却各处州府,一些小城因为过分抽调兵力,早已经是毫无防备的状态,汉军南下的每一天都能做到长驱直入。

“你们呢,都说说,自己是不够忠心,还是不够稳重?”

“第二杯,敬诸位有功之臣,征战六年,你们都辛苦了。”

“母亲不难过。”

话音未落,两人把头磕在地上,康公弼等人离开席位,全都跪伏下来。

“报捷的军使不是早就回来了么,怎么这一天天的连个准信都没有?”

“有孩儿,不难过的。”

“忠心稳重之臣?”

“另一路兵马,也就是良臣率领,攻下了太原府方圆千里之地,把永兴军路的延安府、河东的太原府、河北的河间府,三府连成一条线,彻底打开了宋人北方的所有防线,黄河以北,再也无险可守。”

当然,他们这时候撤军也算是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第一杯,敬战死的大汉将士们、”

王阿海盯着他,轻蔑道:“河北的官儿出现在朝中,河北的事,诸位和官家都应该问他,问本使做什么?”

刘陵笑了起来,指着康公弼道:“伯迪在自荐么?”

“但是你要保证,河北的事,大汉决不能插手半分!”

一时间,她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汉宋历来是兄弟之国,彼此肝胆相照互相依托,之后绝无再战的必要,还请汉使三思!”

原本在朝堂上每天都能把狗脑子吵出来的王黼和蔡京两人,这时候更是一前一后,颤巍巍地走出列,极为罕见地异口同声道:“臣,请官家三思!”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