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可是他们喷我(2 / 2)

李颜:这么拼?那我不得多写点?

开元:那敢情好啊!我这不是动力拉满了嘛,我想出成绩,带出来一本精品、大精品甚至黄金精品,甚至杀进总榜(说说就行不敢想)

李颜:是我吗?

开元不想给李颜太大压力,没有正面回应,只是发了个酒杯对碰的表情。

李颜:咱们打破起源中文网历史记录,送你上编辑新人王。

开元:上一秒你还在纠结差评呢,要是到这数据,差评也是铺天盖地的,受得了不?

李颜:梦都做了,还纠结这个?

开元又在空荡荡的办公室开怀大笑。

李颜表情也终于是松弛下来,一下子竟然觉得脸颊发烫脑袋发热,就像解了一道巨难无比的数学题。

“李颜,咋啦,不开心?”梁天成履行他“知心哥哥”的职责。

这么明显吗?

“没有没有,我是在思考一些问题而已。”

“啥问题值得你这么思考啊?”梁天成现在是私心发问。

“恶评螺旋-善恶对称性破缺的应对思考。”

最近李颜心理学跟社会学的书没少看,也做了不少思考,这俩都是三级技能,心理学技能18分,社会学技能16分,说高不高,好歹也在平均值以上。

“为什么这么关注差评了?”

不愧是梁天成,一句话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因为我看到了一本网络小说,评论区很多差评,但是数据却非常好。”

他俩的对话吸引来了其他舍友的关注,尤其是朱青伦。

“因为大部分人并不会习惯表达意见,”朱青伦马上加入话题,“而不管是喜欢提意见的,或者是觉得文章哪里看不下去的,都会跳出来表达意见,哪怕比例只有百分之一,他们却能产出远超该比例的评价。”

“然后就会有恶评螺旋,如果本身差评就是更被倾向于表达的,那么差评就会得到拥护与肯定,由于差评得到了肯定,它就会得到更大的扩散。”李颜补充。

就像56个赞的“写的什么狗屎东西”,纯情绪输出,骂都没骂到点上。

而另一篇真情实意分析了李颜作品优缺点,并表达对后续发展期待的好评,只有6个赞。

至于其他加油看好的评论,就不用说了,不超过两个赞。

乍一看还真以为这本书烂透了,大部分读者都认为是狗屎东西。

然而李颜按开元的说法,留存率很高,很大比例的人都读下去了。

谁愿意吃狗屎啊?

“你这个恶评螺旋,是变形自莎白内尔-纽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吗?”朱青伦问。

“对。”

“你也看了《r:b-r》这本书?”

卧槽,英格力士!

不过李颜能听懂啦,单论英语水平,他已经完全不怵在场诸位,甚至更强一些。

就是这么突然拽一段英文,确实有点……

中二期嘛,理解理解,要是说学术著作用原标题更贴切,那人家也是德文。

“原书没看,只看了纽曼教授74年发表在《传播学刊》的论文,还有一些社科学刊上的相关研究。”

“你吓到我了,还想说平时也没怎么见你看这些内容,咋张口就有。”

朱青伦成功带偏了话题,大家的讨论重心开始转变为夸李颜。

不对吧?正常发展方向不该是夸朱青伦吗?

他是实实在在看过这本书的,大家照顾一下啊喂!

“青伦看来对人文社科这些,也有涉猎?”李颜强行打断。

“有看一点。”朱青伦点头,“虽然我自己会写评论,但其实我不喜欢那些评论家。”

李颜若有所思。

“就像那个阿克塞西。”朱青伦突然点炮,“我还是那句话,出发点很好,站位也很高,但是观点太激进了,罔顾一些现象背后的种种困难,输出情绪太多。”

你还记着呢?

“我还特地找了一下,他后边还有继续发表时评,一样的味道。”朱青伦摇摇头,“虽然我也知道《新北晚报》时评专栏本就喜欢这种……观点激进的文章,但是我感觉他明明可以写出更有深度的东西,偏偏非要煽动情绪,我要是有机会认识他,一定要跟他好好论道一番!”

确实有更有深度的东西,《新北日报》“小评时事”专栏有个“大猫二猫三猫”的文你可以看看。

另外你也确实认识“阿克塞西”同志。

李颜笑。

真是奇妙的感觉,这个朱青伦,有点小愤青,又非常理智,确实是个写时评讨论的料子。

搞人文社科研究应该是个好苗子。

朱青伦的慷慨陈词引发了宿舍对于“社会责任”的讨论,说着说着就到了熄灯的时候,梁天成还是稳重地把控了一下纪律,睡觉的氛围一下就充斥了整个宿舍。

李颜准备躺下了,最后看了一眼电脑,刷新了小说的互动管理。

“给各位试毒了,先吐为敬。很好笑,没见过这么有文青病的作者,文笔能当饭吃?一章就两千字,用那么多词,连我都看不太懂,你指望读者能看明白?想写这种东西你去写传统文学吧,哦,传统文学你又不够格,才只能来网文这种地方闹腾,但网文你也写不明白,听我一句劝,这碗饭你吃不了,还是趁早切书走人吧。”

李颜笑了一声,点开此人头像,还是个作家,写了本十二万字完本的小说,合计三条评论。

这有什么好关注的?无需在意,无需在意。

李颜闭上了眼,以为自己会有一个好睡眠。

然而,梦中。

“连我都看不太懂……”

“你又不够格……”

“你也写不明白……”

李颜愤怒地对着虚空挥了一拳,“你他妈谁啊?”

凌晨三点钟,他睁开了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