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征文还是要投的(2 / 2)

李颜是想过的,但也确实没投过第二稿。

因为这周刊要求高,李颜写完不满意的自然不会去自讨没趣,但写得满意的往往比较自由……不符合《临江文学周刊》一些内在的要求。

显然这个周刊是比较贴近官方的严肃文学刊物,有许多无形的墙限制作者发挥。

重生前的李颜在文学创作上就是有傲气的,遑论现在的他?

所以他并不愿意在被限制的情况下写没有命题的命题作文,而是有感而发写下一篇篇文章后,再根据文章特点选择落款笔名与投稿的报刊。

只是刚巧,目前为止没有一篇适合落“李颜”大名的文章而已。

“有灵感的话,会的。”李颜答道。

郭启文翻开了其中一篇,“其实你不用太大压力,《凛城烟火》真的非常优秀,甚至感觉让临江文学最近几期都有倾向了,刊登了不少以城市为写作主体的文章。你看这篇《新北印象》,文风与你有些相似,不过笔触更成熟些,视角也更理性点,原本是刊登在《新北日报》的文章,都被临江文学引用在佳作精选栏目了。

这是个好机会,不知道你对临江地区的文化熟悉与否,若是能结合临江的文化研究,进一步挖掘新北乃至挖掘凛城,写出这两座城市的魂,形成系列作——如果可以,你还可以去其他城市看看……反正,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什么叫有些相似,那特么就是我写的啊!

李颜懊恼,尼玛早知道这文能上临江文学,直接投得了。

郭启文说的这个思路,本就是他的思路,为此还特地研读了一波临江文化相关的资料。

“这个作者‘梦生悠士’,你有关注吗?”

“呃……”

怎么回答?当然有,因为这就是李某人自己。

“近期他在新北日报跟一些文艺类刊物发表了几篇作品,质量都非常高,很有文化底蕴也很有文学积累,你可以学习一下。”

“好……”李颜内心:学习进度已经百分百了。

“我听说苏思青对这个作者很感兴趣,临江的作家圈子偶尔会猜猜这人是谁。”

李颜纠结了一下要不要告诉郭启文这人是自己,不过突然这么一提,没分析好利弊,也就不莽撞了。

因为网文的成功,他对写传统文章赚稿费的兴趣不复当初,懒得经营太多,基本上只留了之前发表量比较多,内容比较主流风格也比较鲜明的笔名。

也因此,一些存稿拿去投的时候,他做不到跟之前一样保留“温和笔名”,多多少少总会有些比较激进的观点——要是被拿去跟初一学生绑定做文章,也是头大。

“扯远了,”郭启文自己回过神来,“李颜,去投一投征文比赛吧。我这有几个比赛,有些只能从已刊登的作品里选报,《凛城烟火》应该满足条件,我可以帮你报。主要还是参加这些投新稿件的比赛,例如‘诗韵华夏’……”

“这个不了。”李颜拒绝得斩钉截铁。

“嗯?啊……你不擅长写诗吗?我以为你文笔如此细腻,积累深厚,应该是会的。”

李颜只是摇头,虽然自打网文起来之后,他投稿兴致大减,只是偶尔有灵感了写一点,囤够几篇就一起投了。

但好歹合计也投了一百篇了,刊发率奇高,各式报刊刊登了得有快七十篇。

百分之七十的投篮命中率!

然而写了近二十首诗歌,古体的现代的,投了高端的低端的,没有一篇成功刊发,连特么退稿都没有。

百分之零的三分命中率!

中投之神绝不命中三分?

搞笑呢?你要说其他人,还能分析一下,给个“真不擅长诗歌”的合理解释。

李颜带系统的啊,作文这一级就包含了诗歌,没有更细分的“作诗”技能了,所以既然他其他文章不管散文、小说、杂谈、评论都能获得肯定,诗歌没理由是另一个水平。

可能是他还不够懂吧。

“那去投一下这个‘新芽杯’新概念征文吧,不作任何限定,篇幅比较长,五千字以内,又是少有的全国性征文,去试试。”

郭启文把几张征文通知塞给了李颜。

“目前国内还少有类似‘新芽杯’的征文比赛,现场作文赛层级只到市,对你来说没什么意义了。其他那几个只能在已发表的文章里报送,今年没得参赛,但是你可以先准备着,多投投稿,一些小点的刊物也都可以投,至少有一些参赛资格。”

李颜很感动,郭老师确实是个好老师。

所以这些“参加不了”的征文比赛,李颜早就用不同稿件尽皆参赛了的事情,就不说了吧……

(本章完)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