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君恩与师恩(2 / 2)

“若是咱真是把宋慎当做犯人看待,他还能活到现在么?”

“你也不想想看,先前宋慎当着咱和标儿的面提出要组建船队出海,咱要是真想处置他,光是这个就够宋家抄家流放了,咱何必还找人费尽心思去弄船队?那不是吃饱了撑的。”

张唯一愣。

这事儿最开始他没有听见,但昨日朱标去找宋慎的时候倒确实提起过,当时他还没弄得太明白。

可现在一听,嚯,宋慎找人组船队出海,找到了当朝皇帝和太子头上,放在任何地方都能算是茅坑里打灯笼——找死了!

他慢慢有点回过味儿来了,却仍忍不住开口:

“那,陛下,您为何还要这般监视他?”

朱元璋扯了扯嘴巴,不答反问:

“你知不知道,先前宋慎交给你的那个土豆,是什么玩意儿?”

张唯老老实实摇头:

“具体的臣倒是不知。子畏只告诉臣,那土豆是西域传来的好东西,若能在大明种植成功的话,咱们能多一种可粮可菜的食物,百利而无一害。”

这些都是被毛骧记录在册的谈话内容,朱元璋当然知道。

他之所以问这么一句,就是为了铺垫。

“好,那咱现在告诉你,除了宋慎告诉你的这些之外,土豆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特点,他大概是怕吓着你了,加上如今没有产出、没有把握,所以才没说。”

朱元璋看着张唯的眼睛,一字一顿道:

“土豆此物可粮可菜,亩产超过千斤,并不如何挑土地,大明东西南北都能种植,且放在地窖中可以长期贮存。若此物可以种植成功并且推广,此后大明百姓将不必再担心自己饿肚子,最起码能撑过一个荒年。”

“张唯,你如今知道了吗?”

“宋慎的命比多少个御史加起来都重要,咱让他住在你家隔壁,让毛骧带仪鸾司中人去他家附近蹲着,除了监视,最主要的是要保证他安全。”

“只有他知道具体如何种植土豆,而且他手里的好东西,不止土豆!”

张唯脸上的表情很难形容。

如果非要形容,那就是空白,没有表情。

他脑子里乱七八糟的问题堆了一堆。

比如土豆的产量宋慎连自己都没告诉,陛下为什么会知道得那么清楚?

比如宋慎拿出土豆是在搬到自己隔壁之后的事情,陛下提前派人来,提前安排宋慎住处,难道能未卜先知?

又比如……宋慎这些好东西,到底是哪里来的?先生他知道吗?

这些问题在张唯脑子里纠结成了一团乱麻,但他不敢问出口。

先前质疑陛下把宋慎当犯人看管的时候,张唯本来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哪怕拼了这条命也得在君恩和师恩之间找个平衡点,不想再继续煎熬下去。可当陛下真的给出了答案之后,他又实在有些闹不明白——

子畏摔了一下脑子之后,难道就变成了个聚宝盆香饽饽了?

到底怎么回事,老师知道吗?

“这件事,还如以往咱和宋慎都叮嘱过你的一样,不要告诉你老师。”

似乎是看出了张唯心底的疑惑,朱元璋淡淡开口道:

“宋濂并不知情,你要是说了,宋慎那边会很难办,而且咱也得防着他什么时候把人给带回浙东去。”

“你老师的性子你应该知道吧,他这些年一直躲着朝廷里的纷争,说好听点叫一心只读圣贤书,说得难听些,他食君之禄却不肯忠君之事,不愿意为咱做事,到了宋慎那里他一样不肯!”

“所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明白?”

张唯打了个激灵,彻底从那一团浆糊似的事情里明白过来。

难怪,不仅是陛下交代要瞒着老师,就连宋慎在请他帮忙找人种土豆的时候,强调的也是保密保密再保密,连他的亲祖父、自己的老师都不能讲。

宋濂是想让宋家在朝廷即将到来的剧变中急流勇退。

而宋慎显然是认为,在那场浩劫之中宋家并不能幸免于难,所以选择提前留下底牌,种植土豆,等到宋家祸到临头时,再用土豆这个土里的金疙瘩拿来保命。

张唯不能评价这两种做法孰优孰劣,但仅从皇帝陛下如今的态度来看,宋慎显然已经成功获得了皇帝的高度重视。

在他把自己兜里的好东西全部掏出来之前,朱元璋绝对不可能动他,也不会动宋家。

“臣,谨遵陛下旨意。”

深深吸了口气,张唯再度起身,伏地而拜。

这一次,朱元璋没有叫朱标扶他起来,而是语气平静、声音沉稳道:

“去吧,以后你就在御史台挂职,平时在家待着就行,随时等宋慎那边的消息,咱会给你安排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