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谁他娘在背后念叨咱!(1 / 2)

良久的沉默之后。

李世民忽的开口问道:

“你们说,若是李隆基无法再进入辅导班,那他的大唐会亡国吗?”

在场的三个臣子都不敢说话。

这其实是一件根本无需商榷的事情。就李隆基那个德性,继续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那安史之乱就会按时爆发,届时大唐由盛转衰,即便有以前的底子在那儿摆着,不会嘎嘣一下嗝屁,可大唐距离亡国应该也不会太远了。

但事实归事实,当着陛下的面说出大唐会亡国这种事情来,终究是不好的。

李世民扫了他们一眼,心里也大致清楚了这仨人心里的想法。

他也没生气,只苦笑摇头:

“不必操心那么多,朕只是在想,若朕能改变一些事情,说不准日后大唐的历史就不同了。”

“例如现在,武则天已经被提前召进宫中,即使观音婢最终也没能救回来,朕知道她的本事后绝不会给大唐留下隐患,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女皇帝了。”

“又例如前阵子,承乾对着观音婢指天发誓,他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说明是真心听劝了,所以日后他做的那些荒唐事不会再发生,也就不会再有废太子、稚奴登基这些事情。”

“假若没了这些事,李隆基还会当皇帝么?”

“朕只是在考虑这个而已。”

两个文臣都在皱眉思索。

这种逻辑问题虽然对他们而言并不难,但毕竟事关重大,还是需要慎重考量才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哪里漏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不过,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操心的事情,并不代表程咬金也操心。

他心直口快:

“陛下,您在这儿一个人琢磨,不如直接问问那劳什子鸟系统啊!”

“我老程现在算是发现了,这玩意儿它就跟那倔驴似的,不抽就不动弹,要是咱们有什么想法,大可以直接问问,假若它不能回答,再考虑其他的也不迟嘛!”

李世民的眼睛亮了亮。

知节说得,倒是有道理……话糙理不糙,哪怕他并不完全信任这所谓的系统,可昨晚今早,程咬金是实打实地看见了画面的,画面内容传达的事情也相当符合各个同窗的性格。

问问又不会掉块肉,不如尝试一下!

“系统,你在吗?”

李世民试着开口,对虚空问道。

【您好,我在。】

果真有反应!

既然它现在能够回话,李二陛下就不再试探了。

他再接再厉,开门见山地问:

“朕想知道,若朕改变了历史,那么朕的后代皇帝会受到影响吗?”

【请问您是在说历史上的后代皇帝,还是以您的时空基准评判的后代皇帝?】

这有区别?

李世民短暂竟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将系统的话又向底下几人转述了一遍,询问他们的意见。

房玄龄此时沉吟道:

“陛下,臣以为这其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假若以咱们进入辅导班的时间为标准,要是没有辅导班,原本的历史发展就像宋先生、朱标他们所说的那样子,会发生废太子、女帝登基等一系列的事情;而如今有了辅导班,咱们提前知晓了,自然就可以避开历史上的那些坑。”

“可以说,【历史】在咱们进入辅导班的那一刻,就发生了改变。”

“这句话的意思应当是在说,咱们如今已经与原本的历史分割开来,走向也完全不同了。”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考虑了一会儿,他才道:

“系统,两种走向能不能都解释一下?”

【可以。】

【进入辅导班的每一个皇帝及其臣子,其时代都是独立的,与其他王朝、时代互不干扰,可以称为平行时空。】

【例如嬴政与蒙恬都来自始皇帝二十九年,他们属于同一个时空;你与房玄龄、程咬金、李靖、长孙无忌所处皆为贞观九年,你们属于同一个时空;朱元璋与朱标同理。】

【即便在历史顺序最前的嬴政做出了许多重大改变,也不会扰动到诸位同学所在的贞观九年,你们的史书记载没有任何波动改变。】

【因为辅导班是一个干扰节点,在你们被辅导班选中的时候,历史就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李世民将它的回答转述给其他人听。

长孙无忌敏感地问:

“陛下,它举例说明的都是不同朝代的帝王将相,您能不能再问问它,要是同一个朝代的人会怎么样?”

“就像朱元璋和朱标来自洪武十年,而朱棣是他们的亲儿子、亲兄弟,来自永乐二年,那朱元璋的行为会不会改变所谓的靖难之役,导致朱棣一朝之间变为阶下囚?”

李世民也很好奇这一点,于是干脆就复制粘贴般地向系统提问了。

倒不是长孙无忌不能自己问,主要还是考虑到这件事是李二陛下想问的,最好还是将提问权全部交给陛下比较好。

系统的回答也很简略。

【不会。】

【同一个王朝,来自不同时空的帝王将相,同样互不干扰。】

李世民总算放心了。

其实他最担心的并不是李隆基。

照宋先生拉学生的这个手气来看,抽到明君的概率还算大,但其他的哪怕多抽俩庸主呢?偏偏一来就来那么两个。

看看晚年李隆基和壮年朱祁镇吧,这俩人扔进历史长河里也是闪闪发光的两坨。要是先生手气稍微好那么一点,抽到年轻的李隆基都还有救,可现在,这货算是彻底废了。

这样神鬼莫测的拉人概率,万一一个不好,抽到了刚刚立国的他爹李渊……

李世民光是想想都浑身起鸡皮疙瘩。

碍于玄武门之变的影响,李二陛下一直都有点忌讳,可惜他尝试过几次都没能让史官改口,最后也就放弃了。后人如何评说他管不着,可要是真让壮年时期的李渊进入辅导班,让对方知道了那些事情,他不敢想象自己会是个啥待遇。

估摸着也跟朱棣差不多吧,啥也不说先挨一顿抽再讲。

也幸亏不同时间的帝王将相之间毫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