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112章 李善长挖出来的巨坑!(2 / 2)

葡、西、英、荷等等欧洲国家,快要进入海洋争霸的时代了吧?

朱楷自然也想参与到其中,在海洋上赚取数不尽的财富。

“……”

吴祯虽然很想相信朱楷说的话,可自己脑子怎么都浮现不出来铁家伙浮在海平面上的画面。

画面太美,根本不敢想。

“咳咳,楷哥儿说是就是,我相信楷哥儿,呵呵……”

这么尴尬的话,吴祯能想到的也只有奉承。

朱楷听出来他话里面的敷衍,然后说道:“你不用不相信,等我造出来以后,看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不就是蒸汽机研究出来以后造船嘛,这都不叫事。

在船长的屋里,就放着关于航海历史方面的书籍。

其中就包括船舶的更替史,说什么欧洲的海战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之类的。

只不过是蒸汽机不那么好造,但这对朱楷来说,根本不叫事!

初中物理课本里都学过蒸汽机的原理好吧?那个物理公式叫什么来着?

朱楷表示他最近有点忙,很多东西都记不清了,但只要找个机会,去超级远洋货轮上再转一圈,就什么都了解了的。

根本就不叫事。

到时候把船造出来,狠狠地抽吴祯大嘴巴!

让你丫不相信!

“算了,你去忙吧。”

朱楷摆摆手,对吴祯说道:“尽快把高句丽拿下来,不是说不可以从陆地进攻,而是让你借着高句丽这块磨刀石,好好地打磨一下我们大明海军,你别不当回事,这件事你如果做不好……你知道蓝玉的腿是怎么折的吧?”

“知道,因为没有按时完成楷哥儿你布置的任务,被楷哥儿你打断了腿。”

吴祯表示自己明白,并且承诺绝不会让朱楷等太久!

大明因为朱楷的出现而变得不一样,吴祯出海的第一个目标攻击高句丽!

这是朱楷带给大明的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侵略。

历朝历代的王朝,心中都装着开疆扩土的种子,只不过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让种子生根发芽,而朱楷的出现,弥补了大明的短视和不足,使得大明这辆马车以更快的速度向前面奔驰。

侵略,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后续还有更多,朱楷只是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实现那些理想,再说距离小冰河时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朱楷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打下坚实的基础,等大明爆发的时候,朱楷会让全世界知道它能给世界带来多少恐惧。

别的不说,就说人口,现在大明的人口,正在剧烈爆发的前期,在没什么娱乐活动的大明朝,结了婚的两口子,最大的娱乐就是吹了灯然后造小孩,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十五年以后,大明的人口数量会急剧增加。

朱楷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让大明再拥有足够多的粮食,保证十五年以后能够养活大量增加的人口。

应天府,大朝会。

李善长再一次出现在了朝堂之外。

这是在他辞去丞相之位后,第一次出现在朝堂之外。

正在讨论怎么向朱元璋上奏‘朱楷欺负孔家’事情的官员,看到李善长身着布衣,缓步拾阶而上的画面,也不由得停止了交谈,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李善长身上。

这两天,李善长要重新出山的消息喧嚣尘上,有人开心,有人羡慕。

当然也有人嫉妒和恨。

你李善长已经退隐,那老老实实的归隐田林不好吗?为什么又要在应天府出现?

李善长在,要断送多少朝堂官员的机会?

有些大臣,在得知李善长要回归朝堂的消息后,连朱元璋都恨上了,大明朝没有能人了怎么着?

为什么要把李善长这个行将就木的老头拉回来?

不满,非常的不满。

但人的名、树的影,这些人也只敢在背后嘀咕两句。

在面对李善长的时候,他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甚至还要挤出笑脸,和李善长打招呼。

很快,李善长周围围满了和他打招呼的大臣,三省六部的官员脸上的笑容别提多灿烂了啊。

至于现在的丞相汪广洋……汪广洋是个直臣,从不搞拉帮结派那套,再者李善长现在已经出现在朝堂外,那就说明前些天听到的消息是真的,现在不在李善长面前露脸,以后就没机会了的。

李善长倒也来者不拒。

每个人都聊几句,谈不上亲近也没办法论疏远,就很客气。

等小黄门出现在朝堂外,大家知道大朝会马上就要开始了的时候,这才从李善长身边离开,李善长踏步向前,当仁不让的走到最前面,和汪广洋肩并肩。

汪广洋看到靠近的李善长,下意识的向后退了半步。

李善长是最早一批追随朱元璋的文臣,资格比汪广洋老太多,汪广洋知道李善长的能力,也知道他是一位非常看重细节的人,他可以通过别人的态度,去分析别人是不是他的敌人。

说白了,李善长就是小心眼,小心眼的程度和朱元璋相差无几,别人做得事情,但凡有一点不符合他心意,他就会把这个人记在心里,然后给对方使绊子……

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汪广洋是君子,他也不想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被李善长记在心上。

没什么好处。

“韩国公,别来无恙?”

“托福,一切安康。”

李善长对汪广洋的态度比对别人好了些许,但也谈不上亲近:“以后,我们就又要同朝为官了,有些事我们还是要多多交流才是。”

汪广洋不接招,依旧在打太极:“这是自然,韩国公的能力,众所周知,您能回来,我非常支持,以后有事向你请教,还望韩国公可以不吝赐教啊。”

这是真心实意的话,李善长能感受到他的诚意:“可以,携手共进。”

李善长一点都不客气,汪广洋这个老实人在他面前,连扑腾出水花的能力都没有。

大殿的门开了,李善长一马当先,大步向大殿中走去,汪广洋跟在他背后半步,亦步亦趋。

其他朝臣看到李善长的态度,立刻意识到一件很严重的事:

李善长重新出山,怕是要搞大事情。

李善长以前走在朝臣中的最前面,是因为他是文官之首,所有人都尊敬他,现在他再走在最前面,就不是别人尊敬他,而是自己的选择。

虽然现在李善长的身份还没有得到官宣,就非常高调的走在最前面,这事李善长的态度:不管我什么时候回来,我都是文官之首!!

心中对李善长非常不满的大臣,非常迫切的想要看到李善长摔跟头的画面……可惜,他们没有看到,当朝臣们站定后好一会儿,朱元璋才缓缓地出现在大殿中,看到李善长以后,笑呵呵的和李善长打招呼:“李先生来了啊?”

在大朝会的朝堂上,朱元璋称李善长为李先生……满朝文武有一个算一个,都确信了一件事:朱元璋和李善长之间,有他们看不见的肮脏交易。

开神马玩笑,朱元璋是一国君主,至高无上,现在他竟然在满朝文武面前,称李善长为李先生!

这不是在坐实李善长的身份吗?

对李善长颇为不满的大臣,此时的心都在滴血:陛下你不讲武德!

“陛下万福金安。”

李善长说完,跪在了大殿之上:“臣,李善长,叩见陛下!”

这一举动,更是让满朝文武大跌眼镜,哪怕是旁边的君子汪广洋,都不由得对李善长侧目。

韩国公啊韩国公,你演戏演的未免也太过了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