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垄断巨头高通(2 / 2)

杜青青对芯片之类的东西,兴趣不大,再加上刚刚的操劳,实在是太累了,和乔瑞达聊了不大一会儿,就闭上眼睛,打起了小呼噜。乔瑞达将杜青青抱在怀里,安心的闭上了眼睛。

此后几天,乔瑞达一有时间,就闭目假寐,意识进入次元空间,安装设备,调试生产线。在他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在一周以后,完成了整条5芯片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之后,乔瑞达调集了几百个次元傀儡,安排在各个工位上。经过系统升级之后,次元傀儡的智能水平确实有所提升。只要乔瑞达将他掌握的相关知识全部灌输进去,这些次元傀儡就可以适应生产线上的任何一个岗位,并且可以根据设备反馈回来的信息,实时调整设备上的各种参数,让设备工作在最优状态。如果乔瑞达开放权限,这些次元傀儡,甚至能完成设备维修、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生产流程优化之类的工作,这可省了乔瑞达很多的事儿。

芯片生产线安装好了,接下来自然是生产测试。乔瑞达在十年后的互联网上,找了一圈,终于在谋篇论文的截图上,找到了联发科某款5手机芯片的掩膜版照片,尽管这张照片的清晰度不是很高,但是用来作为模版,已经够了。乔瑞达将这张照片下载下来,然后以此为模版,进行了复制,然后将复制出来的十几张掩膜版,拿到次元空间内,安装在几台光刻机上,进行流片测试。生产过程中,用到的12英寸晶圆、光刻胶、清洗机等原材料,也全部通过十年之后的照片,复制得来,以保证原材料的性能和参数达标。

5的芯片生产工艺,比目前主流的28芯片,要复杂很多,表现在生产环节,就是生产步骤更多,设备数量更多、更精密,生产时间更长。以至于次元傀儡们在生产线上忙碌了三天三夜,才完成了第一批芯片的生产过程。这也得亏了次元傀儡、不吃不喝,精力无限,又不用上厕所,这要是换成人类员工来操作设备,至少需要三班高素质工程师,交替上班,才能完成。

第一批芯片下线之后,乔瑞达指挥几十只次元傀儡,进行了测试,结果只有0.5%的芯片合格。这还是在使用成品掩膜版,1:1全套复刻设备,更高规格的无尘环境下,交出来的成绩。如果这其中有任何的一条不达标,生产出来的芯片,合格率很可能是0。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磨合时间,调整设备参数,改良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步骤,尽一切可能提高芯片合格率,直到良品率盈亏点,甚至到达90%以上为止。如果是现实世界中的晶圆工厂,一条芯片生产线安装完成后,完成调试优化过程,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期间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物力,非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