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学年结束(2 / 2)

至于其他人,只有一个有准备考研的想法,但现在考虑导师的问题显然还太早,复习数学和英语才是正路,

总之,一番觥筹交错之后,这本科阶段最后一个正常上课的学期就算是宣告结束了。

……

第二天一早,常浩南准时来到实验室。

在机翼颤振分析的课题被他超额完成之后,日子倒是清闲了下来。

虽然还有结题报告没有完成,但这个活已经被交给了经验丰富的方振来完成,后者甚至没有让常浩南和姚梦娜帮忙。

杜义山的课题组当然还有其它项目,但大多数更接近常浩南之前接的那种私活,甚至跟航空都没什么直接关系,比如说给流化床做两相动力学分析之类的。

没办法,这年头哪怕院士的课题组,也得靠这些“无关”项目赚经费。

至于下午的组会,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他的计划是先讲一些基础理论,再直接用那个米格21建模进行一次现场演示,边做边讲。

于是常浩南便打开电脑,准备继续研究叶轮机械中弯掠叶片对扩压叶栅内分离结构的影响。

在之前改进那个风扇的时候,常浩南就已经想起来,弯掠叶片对于气体流动性能的影响可以被应用到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风扇叶片设计中。

只不过前世并未太多接触航发研究的常浩南对于其作用机理和规律了解不多,所以还是得在这方面进行一些预先探索才行。

否则无法提出一个合理且闭环的项目构想,想动用系统都没辙。

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始确定数值模拟方案的时候,办公室的电话恰好响了起来。

接电话的是夏天。

“喂,您好……”

“蓉城611所?”

“没错,这里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学,但我们……”

夏天本来想说我们老师还没到办公室,结果对方却直接表示自己要找的是常浩南。

“常师弟,电话那边是找你的。”

叫个人而已,夏天也没有捂住听筒的意思,因此另一边的卢育英清楚地听到了对常浩南的称呼。

这让他一瞬间陷入了迷惑。

“难道京航从国外同一个课题组一次招了两个人回来?”

没等卢育英考虑清楚这个问题,常浩南就已经接起了电话:

“喂,您好,我是常浩南。”

事已至此,卢育英按下疑惑,只好先自报家门并说明来意。

而当他表示自己是想要详细了解论文中提到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时,对面的常浩南毫不犹豫地直接答应了。

这反倒让卢育英颇为意外。

毕竟在他看来,既然你写论文的时候都做了处理,那肯定是想要藏点东西的。

以至于他本来已经做好了谈判艰难甚至被直接拒绝的心理准备。

其实卢育英的想法并没有错,只不过常浩南是准备对万一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外国人留一手。

自己人嘛,那就无所谓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么复杂的事情在电话里说都很不方便,况且这个年代的跨省电话可一点都不便宜。

于是二人直接约了个时间见面交流。

当然,会面的地点肯定还是选在了京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