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专家评审(为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2 / 2)

“台架状态下的推重比7.2……这纸面数据比米格29用的r33还高,油耗也没多出太多,靠谱么……”

“也别只看海平面推重比吧,你看它画出来的包线范围,还是带着明显涡喷发动机特征的,综合来看离第三代涡扇还是差一些,不像是放卫星的结果。”

“这差的也太少了,我看测试项目里面应该是只剩下进气畸变和全寿命试车两项还没做,怪不得要在这个时候提交测试标准……”

作为专家组里面唯一一个跟常浩南比较熟悉的人,刘振响并没有参与到关于涡喷14性能的讨论之中,而是趁着评审会开始之前的一小段时间来到了前者身边:

“小常啊,你这次,简直可以说是一鸣惊人啊,整个国防科工委几乎都在关注这次项目评审。”

“怪不得这么大阵仗……”

常浩南看着面前分成两排的10个座位,他也没想到会是这种规模。

“昨天收到你们送过来的那个评定指南之后,科工委立马开了个座谈会,在是否要另起炉灶搞新的资助标准的时候,意见交锋相当激烈。”

“后来,还是丁主任直接表了态,说咱们华夏的航空工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有一套自己的、独立的发展体系……”

刘振响并不知道丁高恒和杜义山在休会期间跟常浩南联系过这件事,只当是前者本来就有着自己的打算,没有一开始就表态只是想听听大家的想法而已。

“等等……”

刚才刘振响的叙述常浩南越听越不对。

这个科工委丁主任在会上的发言怎么感觉这么熟悉,好像在哪听过的样子……

哦,原来是我自己说过的啊。

那没事了。

但昨天打过来电话的明明是杜义山……

常浩南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猜测。

“刘老,伱说的那个会,我老师是不是也参加了?”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当然了,不过他不是航发领域的专家,加上年纪大了,也有避嫌方面的考虑,所以没加入我们这个评审组。”

“嘶……”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的常浩南面部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

昨天杜义山打电话的时候,旁边果然还有其他人在场。

好在他回忆了一下之后,确定并没有说过什么出格的东西。

而从那位丁高恒主任后面的表态来看,对方对于自己的想法应该还是赞同的。

仔细想想倒也不算奇怪,前者的岳父在50-60年代主持全国科学技术工作,指挥了两弹一星等诸多国防重点工程,被称为科技界的元帅。

有这样的出身背景,自然会更倾向于自力更生的发展方向。

不过在评审会开始之前就已经“说服”了科工委的掌舵人,怎么好像又有一种钦点的感觉……

“评审的事情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按照你们事先的准备进行就好。”

见到脸色不断变幻的常浩南,刘振响还以为他是因为意料之外的高关注度而有些紧张,于是轻轻拍了拍前者的肩膀:

“当然,国家标准涉及的不只是技术层面,还涉及到产业政策、发展路线甚至是国家战略的抉择,所以等一会,专家组可能会提出跟这些方面相关的问题,你也不要有心理负担,大胆畅所欲言。”

常浩南心说我昨天的胆子大到你不敢想象,不过表面上只是点了点头:

“我知道的,放心吧刘院士。”

总之,对《航空发动机进气畸变试验与评定方法》的专家评审,就这样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