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华夏飞机,走向世界!(2 / 2)

“过去一些年间,欧美航空工业之间虽然也有分歧,但共同的利益诉求终归还是大于矛盾,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后发国家来说,想要破局非常困难,所以这次谈判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小常同志,我记得你当初是反对和欧洲方面进行深度技术合作的,更何况在结冰和防除冰方面,还是咱们占据技术优势。”

这种无记录的内部会议没有那么多规矩,因此会场中很快有人直接提出了疑问:

“所以我们可以在这次合作中获得什么?或者说,你认为我们应该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技术合作当然不是核心问题,如果能成,就让出钱建设一座双方合用的结冰风洞,当然地点得选在国内,也算是给咱们的航空基础设施添砖加瓦,如果不能成,那靠咱们自己也没问题,无非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人可能需要找我们帮忙搞设计罢了。”

常浩南摆了摆手回答道。

当他说到最后一句话,也就是欧洲人要找华夏帮忙设计飞机的时候,整个屋子里的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不管哪种结果,听上去都是如此美妙。

不过这还没完,常浩南停顿几秒之后,讲出了下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谈判实现咱们和欧洲双方关于民用航空产品的对等互认,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甚至可以考虑在具体的技术方面做一些让步。”

刚刚还有些嘈杂声的会议室内顿时一片寂静。

几个刚刚端起水杯准备喝水的人都下意识地停住了动作。

此时大家终于都知道了,为什么怀国莫会在接了个条子之后就同意常浩南在谈判现场说出那个有些激进,并不符合华夏这边通常谈判基调的想法。

这个诱惑,确实太大了。

有了阿古斯塔公司的投资和参与之后,新舟60本身要获得欧洲方面的适航审定难度基本可以算是板上钉钉。

但常浩南说的这件事情,完全不是一个两个型号的问题。

如果真的签署了相关协议,那么以后华夏自己制造的所有飞机,只要通过了自己的适航审定,就也相当于通过了的审定。

对于整个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

如今虽然还没有正式成立,但其前身的影响力和受认可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已经隐隐有比肩美国的趋势,对于很多不具备独立审定能力的国家来说,一架获得了欧美方面认证的飞机显然会更容易被接受。

所以这不仅意味着未来华夏的客机能够进入欧洲市场。

还有同样意义重大的中东和东南亚。

尤其是前者。

中东土豪王爷们的那些航空公司,像是卡塔尔航空、阿联酋航空现在还处在发展阶段,并不太受到各大航空制造商的重视。

但这几家航司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典范。

从二十多年后回来的常浩南非常清楚它们未来会发展到多么夸张的规模。

别的不说,阿联酋航空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空客380机队,足足123架!

这还是取消了一大笔订单之后的结果,原计划是要买163架。

剩下的小飞机就不用说了,狗大户们买起来更是连眼睛都不带眨的。

简直是让人看着就流口水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