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9910”工程(2 / 2)

即便是对于王晓模这样的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和院士而言,涉及到此等级别资金数量的项目也绝对不是写个报告就能立项的。

最好还是有个名头,或者赶上什么事情。

比如圆环工程能顺利落地,就是托了海湾战争的福。

这一点在军工系统里浸润多年的常浩南自然也懂。

不过其实他心中就正好有个合适的名头,只不过时间方面有点紧:

“王院士,不知道咱们现在生产这种相控阵雷达天线的效率如何?”

“不是很快。”

王晓模非常干脆地交了底,他现在已经真正把常浩南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来看待了:

“半导体元件本身的生产其实还好,因为可以和其它雷达通用,所以有一些储备,但对/r组件进行封装需要用到高硅铝合金,现在我们只能通过人工铣削的办法进行加工,产量和良品率都一般,像你刚刚说的天线结构,两大两小4面阵,至少要5000个组件,那怕是得半年时间才能生产出来,再算上总装和调试……8-10个月应该是比较稳妥的。”

“嘶……”

这个答案确实有些出乎常浩南的预料。

不过话说回来,97年的电科集团竟然能靠自己把这玩意造出来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并且这个产能问题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华夏2006年就有了第一种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空警200,但直到2016年才批量装备第一种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歼16。

旁边的王晓模虽然自己心里也巴不得马上就能立项,但作为长者,还是反过来宽慰道:

“预警机毕竟是个战略项目,小常同志也别太着急。”

“其实……我是在想,这个预警机能不能搭上9910工程这个便车……”

常浩南也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9910工程,顾名思义,是为了1999年10月的大阅兵进行准备的一个巨大项目。

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名字多用于专门指代99式坦克的原型车,但实际上,所有参与那次阅兵的装备,大到飞机坦克小到衣服鞋帽,全都是属于9910工程的一部分。

对于成熟装备而言,这一项目的重点在于保供,但对于一些正处在发展中的型号来说,被列入这个项目就意味着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前世就有诸多重点型号从中获益。

饶是见多了风浪的王晓模也被这个想法惊呆了:

“现在可都97年3月了,离9910工程验收只剩下30个月,咱这飞机……”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手里的公文包。

意思很明显,这飞机甚至还处在连项目都没有的草图状态,按照他过去对于航空工业系统的了解,30个月别说定型,恐怕连首飞都困难。

更别说立项还要走流程了。

哪怕按照特事特办的速度来算,四五个月时间总是要的,这样留给研发的时间也就两年左右。

“其实如果雷达系统的进度能及时跟上,那载机平台的设计和改造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

常浩南还是有点不甘心错过这个机会。

阅兵绝对是最能让人感到兴奋的庆祝活动,尤其对于关注军事的人来说堪称过年。

而前世由于条件所限,华夏空军在9910工程中最主要的收获就是给苏27飞机建立了一套像样的保障体制,总算是让这些飞机能从遂溪机场转场到其它场站运作。

他准备弥补一下这个小小的遗憾。

不仅空警200,如果可能的话,他甚至想把歼10和歼11都给塞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