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海空对抗演习(2 / 2)

三人又稍微寒暄了一会,常浩南看着刚刚去招待所休息的巴方代表团成员已经陆陆续续又出现在了内场,便告别了卢育英和张九江。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是,运8和这些歼轰7一样属于海军航空兵,这样可以免去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相当麻烦的跨军种协调问题。

一艘052和一艘0532的配置。

并且像面前这位一样大摇大摆在内场里面晃悠,绝对不是认识“一点”人那么简单。

这两项都需要进行测试。

想想还有点小骄傲。

这时候可没有搜索引擎可以瞬间找到相关新闻。

只不过前者从一开始就是通过杜义山和杨奉畑参与到航空工业系统的项目里,因此除了直接的业务联系之外,根本就没接触过像杨主任这样的中层干部……

而当他从内场离开的时候,正好再次遇到了那位调度室主任。

“下午……”

旁边有人提议道。

对方似乎在边走边想着什么事情,下意识地回答说到一半,才发现迎面从内场走出来的竟然是上午才见过面的常浩南:

“常工程师?”

全新制造的歼72换装了和型类似的双三角翼,以一定的高速性能为代价换来了高亚音速下更好的机动性,至少在望远镜可及的目视范围之内,可以看出这种型号相比重量更轻的歼7,在回转半径、爬升能力等方面丝毫不落下风。

“你和611所的人也认识?”

“下午好,杨主任,又见面了。”

好在体制内的单位,报纸总归是不缺的,很快有人找到了相关新闻。

语气中满是震惊。

“另外还有一点,我记得我们是不是有个舰艇编队正在外面访问?”

“要是这么说的话,从金陵把雷达折腾到西北也有点麻烦……”

从英国买回来的搜水2000雷达正好工作在x波段。

按照常浩南这个岁数,一般都是刚刚进入行业的苦逼小年轻,能把跟自己课题组合作的甲方领导认全就不错了。

“但海军雷达站可没办法搬到内陆来,不如直接从你们电科集团弄一座雷达。”

张九江把手中的飞行头盔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对常浩南解释道:

“要是等我们航校都用上歼10做空战科目训练,那估计没个十来年是指望不上了。”

这种情况确实没办法,又不能去干涉人家空军的人事变动,再说听张九江的口音,应该就是东北人,留在宽城航校未必就不是好选择。

美国人的那个吊舱在设计时是根据苏制老式防空导弹进行过波段优化,因此可以作用于波段,而常浩南在选择干扰范围时自然要瞄准爱国者系统的/-65雷达和标准2系统的/62照射雷达。

就在这个时候,刚刚一直没有表过态,只是低头沉思的常浩南突然抬起头来:

“其实我们没必要把目光局限在内陆。”

……

“但我们还需要一个第三方信号源,这个倒是不限定什么波段,用来测试被动雷达的效果。”

试飞院的代表摇了摇头:

那人又低头看了一下报纸:

“去年才刚服役的113岛城号,和94年服役的542义安号。”

“原来如此……”

算是在1997年就是海军能拿出手的最强驱护舰组合了。

“这样的话,两艘舰艇都有对空探测能力。”

常浩南确认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如果海军方面愿意,可以在编队返航的过程中,趁着咱们做电子战测试的机会,搞一次海空联合对抗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