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获奖了(2 / 2)

桌面端的事情,常浩南如今还影响不到,但90年代末这会,国内的工控软件行业还处在萌芽阶段,如果能通过精工计划引导头部用户选择,或者至少是兼容国产系统,对于日后的发展都会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常浩南对于代码这块,最多只能算是了解,太深奥的东西是不懂的,但是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x绝对是个好东西,到2020年代,几乎所有嵌入式系统都被统一成了w和x两条路线。

“自主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基于x的?”

然而还没等他找到刘洪波,就被杜义山带着两个身穿黑色西装的男人在楼道口给拦住了。

这让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然而事情的发展方向却跟他想的完全相反……

“但如果你们的新系统能在微细电火花加工和熔模精铸这两个方向取得用户的认可,那我很愿意把它整体纳入到精工计划的框架中来,这样后面计划内涉及到的终端设备,都可以选择使用你们的新系统来规避国外厂商的歧视性政策,以及可能的制裁。”

“不完全是,目前的x作为嵌入式系统缺陷很多,最无法克服的是,一些工控设备并没有安装内存管理单元,而x没办法在这些设备上运行,此外一些安装了或者r架构处理器的设备,对于x的适应性也不好,所以我们的计划是依托x即将发布的2.0版本作为内核源文件,专门针对微控制领域设计一个新的系统。”

这还只是区区两个项目提供的支持。

说到后面,魏永明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些沉痛。

就比如桌面端系统,在常浩南重生之前,他们机构内的电脑都已经从ww换成了国产的y,但最早的时候,由于大量软件并没有做过x适配,因此很还得额外再带一台私人的ww电脑才能正常开展工作。

其中一个人上前一步,主动和常浩南握了握手。

随后不到三个月的功夫,他便完成了比之前两年多加在一起都多的内容。

常浩南的承诺对于魏永明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而作为第三代战斗机的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则完全不同,全面领先的性能所依靠的并不只是气动设计和航电的进步,对于飞机生产同样提出了远高于过去的要求。

他之前参与的八三工程,对于生产制造能力的要求相比于已经服役的歼轰7和过去的老歼8并无太大跨越,换句话说,木桶的主要短板在于设计,所以才能在几个月时间里短平快地实现脱胎换骨。

前世他在缺乏外部支持的情况下,依然于1998年完成了的初步开发,如今依托精工计划这个平台,显然更是大有可为。

“前两年因为巨硬ww95中文版的发布,咱们在桌面端操作系统上已经败下一局,而嵌入式操作系统虽然不太起眼,但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实际更大,绝对不能再把这块东西拱手让人了。”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常浩南思考了一圈,发现编完那部教材是目前能够最快获得大量理论经验的办法。

就好比写作,存稿不能一次性全发出去,需要留一点在手里以防卡文或者有急事,否则就会像某些作者一样,必须在开会间隙掏出手机来码字以防断更。

“嗯……也不能算是无关,我们准备给这两个项目用到的设备做一个能完全自主运营维护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回去以后可以调整一下优先级,把这件事情放到前面来做,大概能争取到至少一年的时间。”

如果不是杜义山就在旁边,加上说话时还用着敬语,光看这个架势,常浩南还以为自己干了啥伤天害理的事情要被办了……

谈到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魏永明顿时又来了精神:

如今在常浩南的帮助下,它们的定型时间必定要远早于原来的时间线,如果依然因为制造问题而无法大量生产,那么这个提前所带来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

所以果然还是得从刘洪波身上薅羊毛。

“获奖证书?”

“什么奖?”

常浩南看着稍远处一脸神秘笑容的杜义山,有些茫然地问道——

怎么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