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2 / 2)

“我想请您批准,在近期召开一个只有航空工业系统内部人员参加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

只要有型号在研,那就有办法快速锻炼人才队伍。

“可能要让丁主任失望了,这次没有什么好消息,反倒是给您添些麻烦。”

几秒钟之后,丁高恒再次开口:

“航空系统里面,搞航空动力的研究所可正经不少,当年三线建设的时候,给每个区域内都配了至少一个,除了目前力量比较强的盛京之外,筑城、蓉城、建宁、冰城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产业规模,这个会,你准备把规模搞到多大?”

也不是他瞧不起兄弟单位,实在是这功夫华夏的航空动力研发本就薄弱,为数不多有战斗力的力量都在盛京,具体到三代大推这种项目上,别人能提供的帮助不说没有,但也非常有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总之,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之内,涡扇10应该都是唯一一种从头开始走流程的航发型号,也是给航空动力系统练手的独苗,最因此好是让其它单位也有机会参与进来取取经,同时把经验应用到对现有型号的改进之中,逐渐积累科研力量。

尽管仍然没办法直接影响到大的政策方针,不过对于航空产业领域内的一些技术方向,还是有些话语权的。

大多数情况下,这都意味着有什么喜事发生。

丁高恒用略带幽默的语气询问道。

自然是先把航发搞起来。

而现在他手头的工具已经逐渐成熟,也通过了比较简单的项目验证。

当然,常浩南自然不可能真的接着对方的玩笑话,而是郑重地回答道:

之前一直没有具体动作是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况且现在航发这边还没有独立出来,理论上仍旧需要作为主机型号的配套才能上马。

比如镐京的涡扇9、建宁的涡桨6和涡轴8、冰城的涡轴5,都可以作为这一过程的获益者。

常浩南深吸一口气,然后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然而在航空动力领域,情况就要严峻得多了。

可是现在常浩南手上的项目相比一年前多了何止十倍,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四处奔波再去各地搞一对一辅导。

电话那边传来了一阵沉默,显然丁高恒也是在评估这件事情。

只能是手把手教。

最多再跟涪城624所沟通一下。

直接跟盛京那边联系然后对接工作就行了。

根本不用他多操心。

“规模可以不用很大,但我希望每一家都能派代表过来。”

在京城这种地方,有很多非技术因素都需要考虑。

如果只是想要把涡扇10给搞出来的话,那他大可不必耗费如此周章。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嘟嘟的回铃音只响了两段,电话就被接了起来。

常浩南之前写的两份报告只提交了一份,因此关于搞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个想法的细节,目前还没有第二个人知道。

“这样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丁高恒也松了口气:

“更具体的事情,你来科工委面谈吧,我派辆车过去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