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我,就是标准(2 / 2)

“……非环量指数函数表达为Φ"()=4/xx(-/)=4/xx(-/11)……”

“其中特征常数1-/,为当地声速,因子1=0.75/[(1-)+πb22(1b1+2b2)]……”

“……”

毕竟是从几乎理想模型的稳态问题迈入方振一个四年级博士的毕业课题,对于这些刚刚进入研究生生涯的萌新们来说,还是小有难度的。

另外,刚刚常浩南“跟不上也没关系”的表态也确实让一部分人在这个时候的注意力没有刚刚那么集中。

“我去,这前面我还能看懂点,后面感觉已经跟天书差不多了啊……”

刚刚首先跟常浩南搭讪的哥们手里拿着笔,一脸茫然地小声嘟哝道。

“可以了,我从一开始就觉得像是天书……”

旁白另外一个人白了他一眼。

“只能说不愧是教材编者么,恐怖如斯啊……”

第三个人也感慨道。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常老师的书,一直还放在那,根本没带上去……”

终于有人发现了一个亮点。

周围的人几乎齐刷刷地转头看向了常浩南刚刚坐着的位置。

果然,一本课本正放在那里。

也就是说,刚刚那几个黑板的板书,都是他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不愧是教材编者,恐怖如斯啊……”

另一个人也发出了相同的感叹。

不过,在大多数一脸茫然的人里面,也并非没有能够全程跟得上思路的大神存在。

尽管因为很多知识性的东西还没有学过,所以一些步骤本身的原理或许不太明白,但能把总体过程搞明白,也已经相当不易了。

当常浩南最终展示出算得的气动/弹性综合运动方程之后,台下除了掌声和惊叹声之外,还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那位举手的同学,有什么问题么?”

站起来的是一个身材有些瘦削、戴着一副几乎有半张脸大的眼镜的男生:

“在……呃,应该是六页之前,计算动态失速模型修正的那部分。”

讲到这里竟然还能有人问出这样详细的问题,确实让常浩南都觉得有些意外,因此他赶紧把翻到了对方所说的那一页。

“在这里面您把分析的起始点设定在叶片根部,设定了一个等效迎角和一个等效分离点,我没有理解为什么要这样……”

常浩南回过头,看了一眼幕布,摸着下巴思索了片刻。

下面还有几个也看懂了不少的学生已经开始了猜测。

“应该是为了后面一步的计算量更少吧……”

“我觉得是因为这样可以让写出来的方程形式上更加对称一些,我知道很多天才都有这种癖好。”

“……”

“这个么……”

常浩南重新回过头站到讲台前面:

“其实没有为什么,从理论上讲,其实你也完全可以不设定它们,只不过我之前有一次随手设定了两个类似的无因次量。”

“嗐……”

下面已经有人松了口气,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但紧接着常浩南又继续道:

“因为那实际上是全世界第一个用这种办法做气弹建模和分析的项目,所以后来他们都是一步一步学着我的方法一直做下去,到现在已经形成标准了而已……”

“……”

全场瞬间寂静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