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华夏企业“走出去”(2 / 2)

常浩南直接就是一个懵逼:

“跟谁合作?”

“哦……苏是指苏丹,不是苏联……”

海谊德也很快意识到了这段话里的歧义,笑着解释道。

“那未免也有点太急了,今年年底前……就这几个月的功夫,油田设备都造不好吧?”

其实常浩南跟石油工业没啥直接联系,本来也没指望真从对方这获得什么有用的消息。

只不过饭桌上嘛,总得找点事情吹逼。

就当是做口腔体操了。

然而没想到海谊德毕竟在国企里面浸润多年,哪怕不是本系统的事情,也着实了解不少:

“油田本体95年的时候就已经动工了,结果最近通用电气那边突然拒绝向这个项目出口燃机……”

“通用电气……”

常浩南也是心下了然:

“估计是担心咱们借着这个项目的由头,把燃机用到军舰上面吧……”

跟涡喷14的航改燃类似,2500系列燃气轮机也不是只有舰用型号。

理论上发电燃机并不在限制出口的行列里。

但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

美国在波音麦道并购案上吃了那么大一个闷亏,又不可能为了这点事放弃华夏市场,肯定要干点什么恶心你一下。

“本来转向西门子采购也是可以的,但是那边的动作太慢了,说要99年才能到货,而且还是附加一大堆条件,后来华夏石油一气之下就紧急转向国内采购……”

这也是进口设备的一个大问题。

机床也好、燃机、乃至是通讯设备服务器这些东西也罢。

无论生产还是维修,周期都太长了。

对于很多大规模企业来说,花钱多点其实还能忍,但动不动就要停工就太糟心了。

所以很多时候,哪怕国产设备性能稍微差一点,也总能挤出一些市场。

“95年就开始建油田……那华夏石油动作很快嘛……”

在2010年附近的时候,苏丹确实短暂地成为过华夏主要的原油供应商,不过常浩南确实没想到华夏石油竟然出海这么早。

而这也恰好是他很感兴趣的一个方向。

毕竟火炬集团未来也必定是要有海外业务的。

得益于金陵汽车那边的关系,连广告位都已经准备好了。

“现在国家对于企业出海有什么政策没有?”

“这我就不知道了,咱们航空领域的对外合作政策是总公司层面统一负责的,跟咱们这些二级企业没关系。”

海谊德摇了摇头。

又低头吃了口菜之后,他才突然想起来,常浩南虽然一直跟他们一起工作,但严格来说并不能算航空工业系统里面的人:

“哦,浩南同志你还管着一家科学院系统的国企是吧……”

“对,小公司,刚刚起步。”

常浩南点了点头,同时摆摆手示意海谊德低调:

“现在也有一些外国企业联系我们,想要成为我们主打产品的用户,但是因为政策问题,暂时只能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在国内使用。”

“这个么……”

经验老到的海谊德自然不会相信常浩南那什么刚刚起步小公司的鬼话,ry虽然用户数不多,但个顶个都是大的研究机构和国企,现在不赚钱是因为还在试用期,等转入正式版本,分分钟就能赚麻。

“出海有关的问题,你要是想了解,可以咨询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他们主管这一块。”

“就算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政策,以浩南同志你的关系,要个特事特办的权限应该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