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2 / 2)

听到常浩南几乎不假思索的判断,多数人的脸上不免露出遗憾的表情。

毕竟这似乎意味着只能回归到刚刚韩会明所说的传统方法了。

但韩会明却相反。

进行过这方面研究的他知道,常浩南能如此沉着且迅速地点出他们面对的问题本质,说明后者之前就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

绝对是有备而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项目的前期研究可能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啊……哪怕不考虑经费问题,破坏性应力测试也没办法做的很快……”

一位在这方面比较懂行的北方车辆研究所专家叹了口气说道。

“几年时间确实太慢了,我设置的时间表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常浩南摆了摆手,同时坐直身体,对着面前一百多名参与项目说道。

不仅兵器工业系统那边火烧眉毛,等不了太长时间,实际上他也等不了。

根据601和苏霍伊那边的时间表,歼11/苏27的后机身隔框制造工艺将会从目前的分段制造后再进行焊接升级为一体化模锻。

除了降低工时、提高生产效率以外,也是为下一代战斗机,以及未来的大型客机制造进行技术上的准备。

大毛那边本来就有两台7.5万吨水压机自然无所谓,但华夏这边的重型压机如果进度受阻,那么势必要对后续不少型号的国产化进度产生影响。

早就有所期待的韩会明更是双眼一亮——

他知道常浩南分身乏术,不可能全盘微操所有研发工作。

这样一来,各个子系统必定要有不同的人来实际负责。

而板框组合结构是他和导师这些年一直坚持的研究方向。

如果真能在这个构型上继续走下去,一方面也算是了却了老师早年间的遗憾,另一方面,对于他这个身处冷门专业,且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说,也几乎足以逆天改命

别的不说,光是“负责华夏第一台超重型模锻水压机主机架结构设计”这一条,就绝对含金量十足。

“超大尺寸工件应力测试,这是工程方面的问题,既然工程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嘛。”

“从数值模拟的技术上讲,马上就要发布的最新版本ry软件,刚好加入了非结构重叠网格,这种定义方式允许在模型中使用六面体模型,并且模型边界灵活可变,非常适合应对多体相对运动和大形变问题的计算。”

“另一方面,从更基础的数学理论上,我正好也对直接约束法处理几何非线性问题稍有研究。”

“这样一来,虽然还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实验,但绝大部分工作都可以放在纸面上完成,对于应力检测的精度和数量要求就会大幅降低!”

实际上,这确实也是凑巧。

本来这么着急发布新版本,是为了解决601所那边面临的问题。

但刚好可以一鱼两吃。

只不过在外人看来,这就好像是“常总什么都算到了”。

再世诸葛也不过如此。

“那……咱们的技术方案就初步确定用板框组合式?”

颜永年当年就是负责抓总设计的,对于具体采用何种路线倒是没什么偏好。

只要能把模锻压机造出来就行。

“没错,下面我来分配一下工作任务。”

随着常浩南的最终表态,整个小礼堂的气氛也随之严肃起来。

“目前,由于负责锻压机实际制造的江城重型机床厂还没有正式就位,现在初步把人员分成五个研究小组,分别负责总体结构设计;承载与变形分析;力流传递模拟和监控;液压、传感、工控等辅助系统预研,以及模锻压机本体安装过程中所需的配套设备,比如工装桁架等的研发。”

“具体每个小组的负责人是……”

“……”

对于常浩南来说,这样的过程已经轻车熟路。

接下来,就又要进入愉快的爆肝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