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F14还是拿到手了(2 / 2)

马立平虽然进入黎明厂的时间不长,但对于业务上的事情明显已经滚瓜烂熟了。

“你们还在生产涡扇9?”

听到对方的说法,常浩南属实有点惊讶。

虽然他一直把涡扇9当成给涡扇10进行技术和工艺测试的验证项目,但现在能在上面验证的早就验证完了,甚至涡扇9都已经走过设计定型流程,准备批量生产了。

照理来说应该把业务还给镐京那边了。

毕竟人家几乎就指着这一个型号过日子呢。

涡喷8每年根本造不了几台。

“嗯,涡轮盘、涡轮叶片和主轴部分都是我们负责生产。”

马立平初入航空工业系统,对于之前的事情倒是了解不多,只当是常浩南随口一问,扶了扶安全帽之后又继续回答道:

“听说涡扇9的订单数量非常夸张,镐发那边应该是一时间拿不出足够的生产能力,尤其是热端部件这块,所以只能委托给我们生产。”

“涡扇9有这么大的需求量?”

饶是常浩南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手主持了这个型号的设计定型和试生产,但还是觉得过于离谱。

在他的印象里,涡扇9这个型号只用在了歼轰7上面。

但他之前改电子战飞机的时候就考察过产线,非常清楚这个飞机的产能。

哪怕全年无休三班倒,也就是二十来架的水平。

这还是已经引入脉动生产线之后的速度。

不至于让镐发那边爆单才对。

刚刚一直没说话的钟世宏此时恰到好处地开了口:

“上个月的时候,歼轰7的第二架原型机装了双发涡扇9进行飞行测试,因为这个型号考虑过以b1的名义外销,所以当时请了一些潜在用户的武官来参观。”

“后来飞机是没卖出去,但波斯人那边觉得动力表现不错,于是回过头去接受了盛飞那边之前提出的14改进方案,就是换涡扇9,还有1493雷达,再装开放式武器接口的那个……”

看飞行表演买飞机,属于是波斯老传统了。

当年买那些14的时候,巴列维就是这么操作的。

只不过,常浩南觉得盛飞这次玩的好像有点大:

“1493雷达都要安上去?”

1493是后续国产化改进型歼11计划安装的雷达,技术上跟歼10用的1473没什么区别,但口径增加了200毫米,相应地功率和各方面性能也有所提升。

基本算是地表最强的机械扫描雷达之一了。

“出口型,调整了一下工作频段和目标处理算法。”

因为同在盛京,业务上联系又非常紧密,所以钟世宏对于盛飞的情况也了解不少:

“主要是波斯人手头已经基本没有不死鸟导弹用了,所以他们准备让那些改进之后的14直接挂r33,这才需要开放式武器接口,还有一个功率尽可能大的雷达。”

“我艹……”

常浩南用一个简单的语气词表达了自己此时的心情。

r33是苏联时期专门给重型截击机使用的远程防空导弹。

但米格31上面那个功率和尺寸都惊天地泣鬼神的相控阵雷达绝无可能怼在14身上。

那么1493的出口型确实就是仅存的唯一选项了。

“另外我听说,这次升级交易除了总金额相当惊人之外,还包括波斯人把4架机况较好的原装14留在咱们国家,作为假想敌训练用……”

如此爆炸性的消息就连常浩南都觉得需要一点时间来接受:

“算了,先不提飞机那边的业务了,继续说说目前的生产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