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没办法,他给的太多了(2 / 2)

而且,那可是空中客车啊……

尽管这两年里面,华夏和欧洲之间已经有了好几个典型的合作项目,但对于任何一个航空领域的从业者来说,波音以及空中客车,跟其它公司自然还是不大一样的。

尤其在波音与麦道的兼并风波之后,新公司内部很快出现了一系列混乱。

原麦道虽然从企业层面上是被兼并的一方,但根据协议,他们的相当一部分高层却仍然能在新公司里面担任要职,甚至跟原波音的高层在数量上有分庭抗礼那意思。

双方在经营理念上也很快产生了分歧。

这样的公司内斗几乎马上就反应在了市场政策的层面。

再加上这条时间线里面,波音为了达成谅解备忘录所付出的代价远比上辈子高得多,因此在眼下的1998年,空中客车就已经隐隐有和前者分庭抗礼的意思了。

旁边的李荣在看着聊到兴头上的两个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明明前两天常浩南刚到624所的时候,姜甫和的态度还是有点纠结的。

怎么一转眼的功夫,就一点看不出来了……

“那常总,您说咱们航空动力口,能不能有机会……”

姜甫和总算问出了他从一开始就想问的事情。

“这个么……或许还需要我们更努力一些才行……”

常浩南的回答中带着些许好笑和无奈。

果然人都是不会满足的。

搁在两年以前,新舟60第一次跟欧洲航空企业搞对等技术合作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当成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了。

据说航空工业总公司在年末总结的时候,专门用将近10页纸的篇幅,详细描述了整个合作过程,以及合作协议的细节。

结果现在,大家都已经在想着把航发零部件这种核心产品反向出口欧洲的事情了……

当然,这种不知满足的想法,对于产业发展来说,绝对是好事。

稍作停顿之后,常浩南又继续道:

“现在涡扇10的研发虽然推进比较顺利,但姜总你也知道,这算是我集中了全国的航发研究力量搞的样板工程,为此其它型号航发的研究和改进都基本陷入了停滞状态。”

“所以,真要让航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还是得等到涡扇10这边告一段落,把锻炼出来的队伍重新分散回各个厂所,再让他们分别得到锻炼才行,这个过程……总归还得个几年吧……”

听到这个回答,姜甫和脸上的表情反倒舒展开来。

几年嘛,他还等得起。

而且,根据他的总结,常浩南口中说的“几年”,大概率还是收着说的。

……

一直到这天下午,常浩南离开会议室,去高空台那边确认台架测试准备程度之后,李荣在一边整理桌上散落着的技术文件,一边悄悄拉着旁边的姜甫和小声问道:

“老姜,你和常总……啥时候混这么熟了?”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双方都心知肚明,在此之前,姜甫和对于常浩南把624所的项目挤走,一直都是抱着一种“理智上理解但情感上难以接受”的心态。

但刚才这样子,似乎是完全看开了。

“这个么……”

姜甫和理了理有些灰白的头发:

“没办法,常总给的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