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软杀伤自卫反制系统(SKSPCS)(2 / 2)

回话的是刚刚一直没开过口的郭林:

“我们电科14所已经把那几枚靶弹的战斗部拆掉,换成了基于民用定位系统的简易制导模块,虽然在精度和避障逻辑上都不太行,但只是作为靶弹的话,也已经足够了。”

“这点唐司令无须担心。”

如果不是常浩南坚持要求完成后续的机动干扰测试,她甚至都未必会专门跑这一趟。

唐一平把笔揣回口袋,对着手中的笔记本端详了一会:

“那就由我亲自来飞测试机好了!”

前面的唐一平奋笔疾书,迅速记下了这些内容,脸上的表情也变得轻松起来:

“双座机这个没什么问题,25团虽然主力装备是歼8,但还有几架用来给新飞行员做适应性训练的歼教6。如果不行的话,我们师还有另外一个装备歼轰7的团,可以从那边调来用一下。”

甚至于电科14所那边的技术人员,也日常直接管它叫做干扰吊舱。

在确认飞机本身的状态没有问题之后,唐一平低下头,在面前控制面板左下方的的多功能显示器上选择到了4号挂架。

实际上,华夏目前连自己的第一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代都还只是在筹建当中,部队里面除了一些指战员自行通过不同渠道购入的手持定位终端以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卫星定位设备。

很多问题都是平时表现不出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出现。

实际上,这套设备在短时间内根本没有量产的可能。

这种干扰模式会重点针对一个区域内的高度信号,诱使制导武器错误判断自身所处的高度,从而提前引爆或坠毁。

唐一平倒也不矫情,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

但在数据总线系统出现之后,只要新武器跟总线兼容,就只需要少量软件层面的修改即可使用。

“对了,两位同志。”

过去这三天功夫,除了等待护卫舰完成整备出海以外,就是在调试航电层面的功能。

那个外形跟副油箱相似的吊舱,此时就正挂在这架飞机的机腹中心挂架上面。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唐一平稍稍回过头:

如果只是在自家基地周围转悠,哪怕飞行时间足够长,也很难有这种面对陌生空域和陌生地勤人员的紧张感。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实在是找不到其它的精捕获码接收器了……

“整个测试过程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靶弹射程只有75公里,全过程飞行时间不超过4分钟,所以其中有效拦截窗口只有两分半左右,需要飞行员能及时抓住机会。”

简直离谱。

这样,在未来投入境外使用的时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面临的阻碍都要小上很多。

如果搁在以前的老式飞机上,那么如果一种全新弹药或者设备想要上机,尤其对于吊舱这一类复杂设备而言,甚至需要对载机本身进行大范围修改。

徐洋稍微回忆了一下出发之前跟电科集团以及海军装备部门领导确定下来的细节:

“水面舰艇部队会配合我们,从一艘护卫舰上发射6枚经过改装之后的鹰击8靶弹,用来模拟舰艇或者潜艇发射的巡航导弹。”

万一再有一个跟筑堤行动类似的机会落在面前呢?

在武器控制系统里面,这个东西被命名为-rrry。

所以这次把被干扰的目标换成民用版本也问题不大。

“既然如此……”

“我来决定的话……那咱们这次测试,大致的流程是什么样的,能否透露一下?”

一切完成之后,唐一平把油门杆从慢车位置缓缓向前推动。

“塔台,01号机就绪,准备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