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火炬质量认证体系(2 / 2)

你说存在不公平竞争,可能损害整个产业的发展前景,然而我们带着一批并非科工委系统的企业,其中甚至包括兴澄特钢这样的民营企业成功打进欧洲市场。

否则再怎么大的新闻,如果不能持续跟进影响力的话,人的记忆力都是非常短暂的。

“跟咱们的对应型号直12一样,选择了冰轴集团作为新的供应商,全新的03号原型机都已经快造好了。”

一一一.二五三.二二一.一五一

还有什么话好讲?

军工单位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这是无法避免的。

常浩南的担忧显然是有道理的。

稍微聊了一些轻松的话题之后,常浩南话锋一转: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人这次败走麦城,也算是给咱们提了个醒。”

主要是提交一份后续相关杂项工作的处理方案。

“我的所有策略,说到底还是仗着他们自己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为了降低成本不择手段,现在轮到我们的企业逐渐进入欧洲市场,这方面的问题,也不得不防啊……”

丁高恒半仰躺在自己的办公椅上,一边逐页悠闲地看着手中的报告,一边带着心满意足的语气说道。

其实他本来的想法,是由装备工业司出面来建立这个体系,但脱口而出说到一半才意识到这话听着有点争权夺利的意思,所以瞬间感觉有点僵。

兰新志有点尴尬地点点头:

“我的考虑是,像兴澄特钢、洛轴集团还有宝山钢铁这些企业,都已经跟我们部门有了比较深厚的交集,这样沟通起来也会方便一些……”

总之,一轮极限操作下来,虽然不至于说完全干碎日本制造业,但可以肯定的是,后者必定要提前二十年走上下坡路了。

“说起来,那冰飞和欧直合作搞的那个直升机,最后是怎么办了?”

然而如今,大规模造假的事情被常浩南设计提前戳破,并且造成了非常集中的影响,很多日本品牌本来就还没能完全摆脱过去质量低劣的形象,就重新被打回了原型。

常浩南这次过来之前刚好和已经回国的刘洪波见过面,因此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这也是常浩南乐于见得的事情。

装备工业司刚刚成立的那会,反对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这次的事情尘埃落定之后,咱们装备工业司这个新部门,应该就算是彻底立住了。”

耽误了这边的正事就不好了。

要是真的放任野蛮发展下去,那重蹈日本企业的覆辙也绝非全无可能。

只不过,毕竟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不太方便表现在明面上罢了:

前者笑问道。

既然是要赚别人的钱,那肯定得尽量打消别人的顾虑才行。

尤其是对方必定还在蓄谋报复的情况下。

“本来只是想着,能从咱们国家发展比较好的产业里面,打出去几个品牌的名声,这样留下一个钩子,以后再发展的时候也算有个铺垫。”

虽然报告内容都是平铺直叙,但结合最近在国际市场上的大胜,内心里面还是感觉到很爽的。

对于同为发达国家的欧美各国来说,这种认知先天存在滤镜。

“呃……对。”

他说的这个“比我们更狠”的国家,实际上指的是韩国。

否则到了蓉城之后,工作强度又要上去不说,还有很多外场任务,很容易出现联系不上人的情况。

而考虑到日本的金融业实际上在更早一些年就已经基本完蛋,一个在虚实两条路上都走不下去的国家要如何发展……

可以说,只要是个有工业能力,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刚刚丁高恒所说的那两件事,可以说是直接打了所有质疑者的脸——

如果说华夏这边还是闷声发大财的话,那本来就已经跟日企在中低端定位上厮杀的韩企就完全是刺刀见红了。

要是真干不好,乃至于出了什么乱子。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概二十年后,华夏制造业逐渐崛起,开始挤占日韩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这样也有利于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这个r实际上早就已经破产,自然没有自己的生产能力。

“最近一两年么,出口许可的审批手续还会比较复杂,包括货物本身也会受到质检部门的重点关注,问题可能不太大。”

笑死,那就不是常浩南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所以这个牌子的所有轴承,其实都是冰轴发过去再贴牌……

“不管实际情况如何,这个部门的名字毕竟是叫国防科工委装备工业司,无论是名字还是本质,都跟军队和军工系统贴的太近,不方便跟国外,尤其是跟西方国家做生意。”

在这个算是战后总结的时候,丁高恒突然想起了作为此事导火索的90项目。

“其实我最开始计划这次事情的时候,也没想过能搞得这么成功。”

丁高恒猛地坐直了身子,看向常浩南:

“不如干脆由你的火炬集团,和科技委、华夏科学院一起出面,建立一个偏向研究和学术性质的民间协会,或者委员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