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华夏国产苏27的威胁(2 / 2)

但这种消息却可以成为明年申请更多国防预算的理由——

显然,她这并不是真的意识到了什么危机,而是单纯给防长递话而已。

绝对不能让其它部门有机会插手。

一一一.二五三.二五四.一一二

反而是这种口头告知的内容,虽然未必保真,但很多时候都有大用。

华夏几乎完全没有涡扇发动机的经验积累,光靠自己根本不可能在几年这么短的时间里解决动力问题。

“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我连三泽基地的情报单位都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调给你们用,完全是看在我们之间过去的关系上……”

科恩先是有些惊愕,紧接着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防长的表情带上了些许震惊,很快想到了他认为唯一能讲通的可能:

实际上,她作为国防情报局的负责人,如果单纯只是想要几架侦察机配合的话,完全可以走正常的行政流程申请,没必要冒险通过跟科恩之间的私人关系。

“关于这件事,我们还没有非常可靠的情报。”

“但是以后不好说,最近的很多信息都表明,他们可能在几年内也完成完成动力系统的国产化。”

亨利昂之所以说起这个,只是为了铺垫一下,当即否认道:

“那倒是没有。”

防长嘛,本职工作就是要钱、分钱和花钱。

稍微吐槽一番之后,他很快意识到对方不会无缘无故跟自己说起这个话题:

“还是说,你有什么关于这个代表团的消息?”

“截止目前的数量还不多,但是我们得到消息,华夏人很快就会有能力完全国产化这种飞机,而不是从俄国人手中购买散件进行组装。”

反正过去也没少干这种事情。

这让防长稍稍感到有些失望。

这种事情,既然她这边已经知道了,那等同行部门早晚也得知道。

现在连华夏都已经开始批量装备国产的第三代战斗机,那咱们作为堂堂超级大国,要是也用一样的第三代战斗机是不是不太行了啊?

所以,她无论如何得先把调查的主动权给攥在手里。

正常走流程的效率太低,肯定不如直接找科恩私下交易。

办公桌对面,科恩已经开始在脑子里构思怎么利用这样的消息做文章,他过去智库出身,在这方面的资源多得很,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见到防长态度骤然变得强硬,亨利昂也知道这事的转圜余地不大。

至于结论,反倒并不重要。

16架飞机,也就是美军三代机总数量的百分之一。

对于他来说,两国军队的实力差距根本不会因为区区一种先进战斗机就发生什么变化。

而且在丢之前开始开的诱饵模式,在深度极浅的水域里面高速直线航行。

“眼下还是这样。”

“到那个时候,他们生产飞机的速度可就完全不受限制,而且我们甚至都没办法估计数量了……”

这些人自己也会有相关利益诉求,在不触及根本矛盾的情况下,科恩一般都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进行配合。

查上个一两年功夫,等到这事的风头过去,再随便出个什么受到恶劣气候环境或者地磁场变化影响之类的说辞就完事。

不过,嘴上还是象征性地继续“关心”着情报的具体内容:

“其它部分都好说,但我想华夏人短时间内总不可能自己生产出发动机,所以只要留意他们从俄国人那买的发动机数量,就能大致算出来吧?”

哪怕别人不懂军事,但至少懂数学。

所以只能是俄国人连同飞机一并转让了技术。

科恩并不关心军事技术层面的问题,但他需要一个差不多点的数字来吓唬那些参议员。

对于亨利昂这样的资深情报头子来说,为了保证不粘锅,写到情报文件里面,形成书面记录的正式内容(比如刚刚她带过来的那一份)首先追求准备不出错,但相应地往往时效性很差,或者干脆就是废话。

“不过,从公开的消息来看,华夏最近两年已经和莫斯科一家专门负责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企业签署了好几笔大单,其中包括几百台民用飞机使用的发动机,以及相关技术转让。”

“要是这样推测的话,那他们以非公开的形式进行军用航空发动机交易,似乎……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