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他急了(2 / 2)

“前几天好像是去了宝石山,打算重修保俶塔。”朱允熥笑着说道,“我那二哥一年的禄米肯定不够用,他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保俶塔据说是五代时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北宋时就开始重修,元朝时也是屡毁屡建。

老朱就笑着说道,“前些天是说打算再修苏堤,要重修一些亭台楼阁,他那点禄米是不够用。”

“我看也是,自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能想到那些才是怪事!”朱允熥就笑着说道,“不过倒也还好,他这个大兴土木也是在做好事,不是只想着自己的王府好看。”

老朱也不愿意多说这些,只是说道,“明天去开平王府,你再不去,蓝玉就该急了。”

“急了就急了呗,给他养养伤。”朱允熥笑着说道,“我那三舅才是得罪人,凉国公的那些义子好些都给他赶走了。”

老朱露出笑容说道,“你外祖母是个聪明人,也识大体。你那几个舅舅虽然不成器,但是做事不怕得罪人。蓝玉要是能听懂人话,那才是好事!”

开平王府内外发生的一些事情,老朱知道,朱允熥也知道。

“对你那些兄弟和叔叔,千万不能一直这么好。”老朱忽然说道,“你啊,心太软了。”

朱允熥忍不住吐槽说道,“我对兄弟们也没少耍心眼,也不全都是一味的好。就像高炽几个,我也没少打。”

“兄弟之间打打闹闹,那就是差了?”老朱纠正说道,“你和你爹一样,都是护着自家人。可是有些人他就是没良心、不记好,你对他们好他们不承情。”

朱允熥果断岔开话题说道,“晚上吃什么?让人送只烤鸭过来,咱们俩个给吃了?”

老朱还是说道,“你三叔不管怎么求情,你别松口。他不出头请着降禄米,就不准他回去。这事你别管,咱再熬一熬他。”

“送几张面饼过来,要不然有些腻。”朱允熥也自顾自的说道,“要不来点葱好了,还得来碗汤。”

老朱瞪了一眼朱允熥,这孙子聪明的时候是真聪明。可是装糊涂的时候,那就更聪明了。

得罪人的事情其实不用老朱说,朱允熥就不愿意出头,很多的事情也确实不需要他去做些什么。

吃完晚饭之后,老朱将几份奏章递给朱允熥,“拿回去看看,过几天咱亲自考校你。”

朱允熥翻开奏章看了一眼,稍微有些诧异。因为这是没有批复的奏章,这和以前看的奏章还是有些区别。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祖父,早了一些吧?”

“不早。”老朱就非常严肃的说道,“虽说咱现在还撑得住,只是到底有了岁数。你心智也全,办事也稳当。先去练练手,咱心里也安稳。”

这一下朱允熥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他自然也能明白老朱的一些担忧和想法。

说到底老朱就是在担心身体,也是因为朱允熥的表现还算稳重,所以可以提前加加担子。

“那真要是这样,我得召文武官员。”朱允熥就提出自己的要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是愿意相信奏章上的事,可是也不能不多问一些。”

老朱立刻露出笑容,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好!随你!”

既然老朱都答应了,朱允熥自然也不需要矫情,尝试着去做一些事情,尝试着去慢慢的接触更多的朝政。

至于自己手里的这些奏章,也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也不是一些特别重大的事情,这也是老朱让朱允熥练手的原因。

从小事做起、从一些简单的事情做起,而且也从来都不会只是圈定于某一种类型的政事。

大明朝的皇帝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政事的种类也非常复杂,所以朱允熥都要学、都要看,都要能够处理好。

拿着奏章回到了东宫,朱允熥在书房里仔细的翻阅着奏章,在考虑着该召见哪些大臣。

“民生、吏治。”朱允熥喃喃自语,“户部、工部,得再加上都察院才行。”

勋贵那边本来算得上是朱允熥的‘基本盘’,可是在他成为皇太孙之后,就不能只是考虑基本盘了,文官那边也要开始发力了。

不管是收服还是培养,文官那边确实需要有几个他的人手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