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283不如迁都(1 / 2)

朱元璋暗自赞叹了一句。

论这种商业上阴损玩意的动脑筋,他们还真没有王布犁脑瓜子转的快。

“那就如此安排吧。”

朱元璋对于削弱北元实力这件事是极为上心的。

目前大明周遭称得上对手的也就是这么一个势力了,老朱自是十分重视。

若是他能够一口气平推过去,老朱也不会用王布犁这种七拐八拐的迂回招式。

奈何现在大明的实力,还是无法完全干掉缩在塞外的蒙古人。

“胡惟庸。”朱元璋又喊了一声:

“朕把帮手给你找来了,汪广洋善于处理繁难事务,且屡献忠策,你们两个联手把朕提出的问题给解决喽。”

毕竟没有了这条路,天子又不开科举,察举制几乎被淮西集团垄断。

朱元璋长长的叹了口气:“就江南这帮人,他们不是真心忠于咱的啊,对于此事咱很是头疼。

有了这层关系在,纵然是东南地主想要在朝中掌权,那也不是铁板一块。

王布犁指着南京的位置:“其实定都此处,还有一个极大的隐患,那就是万一将来蒙古人再次强大起来,丧失华北等地。

哪有内地人口不够,就先往外长城外迁徙的。

更不用说什么塞外去填充人口了。

大明中后期对于江南地主们就收不上税了,更不用说后期更需要银子的时候。

毕竟明面上的四个人可都是淮西集团这个小圈子的。

那里的人口才更加稀缺。

除了江南,其余各地光是种地的收成,百姓自己果腹都勉勉强强。

王布犁也并不否认,他只是询问:“太子哥举这段例子是想要证明什么?”

宣德就已经开始拖欠了,待到瓦剌留学生事件后,就更没有什么皇帝能够抑制住江南地主们的土地疯狂兼并了。

“简单。”王布犁示意宦官把大明的地图给展露出来,他拿着打磨光滑的小棍子指着北方:

老朱其实对于汪广洋是非常满意的,一直都把他比作是自己的张良、孔明。

只不过这股子怨气在老朱时期没有完全爆发出来。

可显然因为老朱偏袒胡惟庸过份,导致汪广洋已经心灰意冷,再也没有什么进取心了。

这小子怎么总想着要给朕整个大活啊!

虽然王布犁不清楚历史,但他也明白那些女真人定然会南下,大明也会有南明出现。

至少王布犁他不属于朝廷当中的任何党派,尤其是经过观察,朱元璋发现王布犁这个女婿不屑结党。

他们就开始笃定老朱活不了几个年头了,搞事来了。

就算是对北方学子们多加降低录取标准,可还是比不过南方的士人。

毕竟老朱也不是所有人都要。

“若是为了剿灭北元,南京确实不适合当做都城。”

这个点就是胡惟庸。

朱元璋瞧着胡惟庸:“胡相,你觉得该如何处理?”

但因为大明开国以来,事情过于繁杂,这件事就一直拖了再拖。

待到朱标挂了之后,年岁已大的老朱就绝了这份心思。

王布犁直接就给了老朱一个看似肯定的答案。

但还有一件更让他们不爽的事情,没了科举这个途径,他们就无法成为这批学子的座师,将来的关系就会生硬许多。

这话在场的三人都没有言语。

目前而言,不仅仅是要废除丞相制度,更是要搂草打兔子,对付江南那批人。

至少读书在当地稍微有些名声的,才能被叫来南京吃皇粮有补贴的。

这个汪广洋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看来今后还需再敲打敲打他。

“今日朕在国子监当中待着,许多人都对这批学子的北上抱有极大意见。”

朱元璋此时也站在王布犁旁边,仔细的瞧着他画的那个圈子。

反正不管怎么内乱,都得是咱老朱家的子孙。

在元朝这些南人都当不得什么大官,即使是南方这块地界,也多是北人骑在他们的头上。

盐铁茶布匹之类的物资,猛然跟就很少能够制造出来,全都是紧俏货物。

胡惟庸也看向身侧的王布犁,心想这种话题他都敢接茬!

朱元璋又提了一个话茬,这次王布犁没有接过来,他知道老朱是要掀起大案牵连一大批人的。

王布犁意外的瞥了胡惟庸一眼,不得不说老胡是有点眼光的。

胡惟庸从目前的实际出发:“元朝到了末期就无法对东南收上税来,我大明离得远了,就能避免此事吗?”

出主意是出主意,但是要做事的话,还得有人顶在前头。

这批人更是干劲十足,他们尚且年轻,太子也年轻,但终究是储君,未来太子要提拔,肯定是优先这批人呐。

按照他想要搞点丞相制度就提前数年规划,那整个迁都的事情,一直都在规划也在情理之中。

这口锅,胡惟庸直接给他们扔了过去。

或者说是懒得结党。

大抵也会跟南宋一个样子。

反倒自家军队容易耗费许多军费,甚至还有生病之类的,一无所获强上许多。

南人一定会抛弃北人的,当然了这里的南人也仅限于东南沿海较为富裕的省份。

自从石敬瑭当了儿皇帝之后,北方脱离华夏统治几乎近四百年了。

毕竟太子也算是他们的“座师”了。

如此一来,总比大明将士出去溜达一圈,蒙古人立马远遁不跟你对战,保存实力。

大家才是自己人,其余的都是外人。

王布犁的这個招子,浙东集团的不想认也得忍,淮西集团的根本就不在乎。

只不过朕有个很深的谋划,不足为外人道,你且先受点委屈吧。

待到将来朕会补偿你的。

现在朱元璋把他调回来,就是一个想要继续重用他的信号。

你从南往北打,很难打得过北方人的。”

王布犁瞥了朱元璋一眼,这个从底层上来的皇帝,对于一些事情想要瞒过他也很难。

但朱棣反攻成功,本就在朱元璋的预计当中。

那军队一下子就能变得强大起来,光靠南方士卒是很难抵挡的。”

雍正一死,官绅一体纳粮也就结束了。

“咱能顺利北伐,也是取了个巧。”朱元璋哈哈大笑两声,看向王布犁的眼光颇为赞赏:

“南人北治,也是一招好法子。”

“陛下,话虽如此,但是如今整个大明的重心可都在江南,若是着手迁都,对于江南地区的掌控力就变弱了。”

朱元璋稍微想了想:“汪广洋在广东听闻病了,看来是不适合那边的气候,且叫他回来担任右丞相吧。”

也就是女真人带着刀子来了之后,杀的人头滚滚,又能在江南顺利收上税来了。

清廷没了威慑力,江南地主们依旧是我行我素,该不交税就不交税。

所以才会在王布犁面前给他推波助澜一把。

朱元璋也是颇为认同的颔首,经过科举选出来的官吏,他实在是太失望了。

凭什么大明打过去,这块地界就必须是我大明的疆土?

反正我南人的老家又不在那块地界,他们祖先还带着蛮人下来欺负过我们。

“可是我爹他就是从南往北打的。”

或者说不敢爆发,只能期盼着老朱能够早点累死,较为仁慈的太子朱标上位。

他们盘根错节的连在一块,这么多年下去,早就不是咱能够轻易撼动的了。”

朱元璋是不放心北方有一员手握重兵的大将驻守的,搞不好就会成为安禄山。

更不用说除了王布犁之外,还有不少人是被太子朱标给亲自挑选上来的。

“倒是没有。”

奈何就是不善于在官场上厮混,上书告了胡惟庸一次没被准许,自己就先害怕了。

“我不否认,但是襄阳与钓鱼二城能抵御三十多年,能反攻回去光复旧土还于旧都吗?”

朱元璋瞧着地图指着更北方道:

说实在的,国子监的学子们大多都是南方人,至于北方人简直是少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