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西山晴雪(2 / 2)

马骥见其中一人五旬左右年纪,须发已经花白,但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应该便是傅天仇;另一人二十五六岁,气度儒雅,面容清俊,古怪的是他竟与傅天仇并肩而立,却不似弟子晚辈之类的身份。

等顾镛与马骥在长亭外下马,傅天仇上前几步拱手道:“顾兄此次回京,我因公务繁忙未能相迎,还请海涵一二。”

顾镛还了一礼,笑道:“大战方息,傅兄执掌兵部,正是千头万绪忙乱之时,若你放下公务来迎接顾某,那倒令顾某不安了。”

两人当即相视而笑。

随后顾镛唤马骥上前,向傅天仇道:“傅兄,这是顾某此次在江浙收的弟子,钱塘马骥马龙媒,今后还请看顾一二。”

马骥顺势上前向傅天仇长揖一礼,道:“晚辈马骥,见过傅公。”

傅天仇含笑道:“早听说顾兄收得佳徒,果然是一表人才,免礼。”

等马骥回到自己身后,顾镛的目光落在傅天仇身边的青年身上,等待对方为自己引见。

他们在政坛上是颇为牢靠的盟友,如今又值春闱在即,彼此引见亲近晚辈,请对方提携关照乃属惯例,所以他此次才会带马骥赴约,也不奇怪傅天仇带人前来。

岂料傅天仇稍显尴尬之色,再次向着顾镛拱手道:“顾兄,这位却是先祖父生前挚友,平凉贾奉雉。”

顾镛一呆,失声笑道:“多日不见,素来肃正的傅兄怎地学会开玩笑?”

傅天仇认真地道:“顾兄当知傅某平生从不说笑,贾叔祖景洪十四年乡试中举,与先祖父是同窗兼同科。”

顾镛瞠目结舌,不可思议地望向面红过耳的贾奉雉。

好半晌后,他才摇头苦笑道:“这番话若非是从傅兄口中说出,顾某是无如何也不敢相信的。”

傅天仇也只此事过于离奇,当即请顾镛和马骥到长亭内落座,随即说起贾奉雉的经历。

原来当初贾奉雉才名冠绝一时,却因文风不合考官心意而屡次落地,后来屈心抑志改易文笔,写了一篇在自己看来不堪入目的文字,反而一举高中。

他对此不以为喜而深以为耻,进而生出远离世俗,求取仙道的意愿。

恰在此时,有一位昔日萍水相逢而一见如故的郎姓书生来访。

先前贾奉雉曾偶见郎生显露一些非凡手段,知其是一位风尘异人,于是竭诚相待并陈诉出世之愿,请求对方指引门路。

郎生欣然允其所请,表示愿意接引他入自己师门修行,却须割舍一切红尘俗缘。

贾奉雉早堪破功名富贵,却放不下家中恩爱至深的妻子及才只七岁的儿子,一时踌躇不决。

直到后来想到“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典故,以为今日暂别,或许可以换得来日长聚,才终于下定决心,于是便有了之后的一段离奇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