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我安珀今天就要当回渔翁(2 / 2)

就在阿特拉斯的舰队为接下来的突袭进行准备的同时,联合舰队和蒂姆勒家族舰队的交火,也从第一炮打响后就直接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虽然联邦和星龙帝国都对民间放宽了战舰和重粒子炮、荷电粒子炮等武器的采购许可。

使得很多民间势力都能集结起一支有基础太空战能力的舰队。

但有一部分特殊战舰和武器,官方还是没有向民间开放采购许可的。

热核武器就是其中的一种。

虽然放在太空中,热核武器的威力已经有些不够看了。

但放在大气层内,这玩意依旧还是个正儿八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而且以人类现在的技术,小型化的热核武器已经能做到很小了,单人都能携带一枚小当量的核弹。

万一有人拿着这玩意,在某颗殖民星球的城市里引爆了,还是会上新闻头条的。

基于此,民间势力到现在依旧不能合法的持有热核武器。

这也导致民间武装的舰队,也不像正规军那样可以在舰上装备‘防御型战术氢弹’。

所以无法在交战时,利用热核武器爆炸产生的高温等离子火球来拦截对方的实体炮弹。

更不能利用爆炸后在范围内产生的,充斥着基本粒子的电场,来干扰荷电粒子炮或者重粒子炮这类带电武器的攻击。

在这种背景下,民间势力之间的舰队战更加的简单粗暴,就是硬碰硬的对射。

相对于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一道简单的总功率大小之争的数学题。

谁能在某个瞬间占据更大的功率,谁就能在这个瞬间取得优势。

再将这一点又一点的优势累积起来,成就最终的胜利。

也正是因为交战双方都发现,对方没有使用正规军常用的‘防御型战术氢弹’,才最终确认了对方并不是正规军的身份。

既然都是民间武装,那更没什么好说的了,干就完事了。

眼下,两支舰队在小行星密集区内以8000公里左右的距离,跳起了圆舞曲。

时不时在双方之间闪过的‘白线’,是战舰主炮射击的象征。

相对于在空旷宇宙中‘画圆’的操作,在小行星密集区里这样做要难得多。

因为双方指挥官不仅要关注对方的位置,还要不断指挥舰队避开那些相对速度10-20公里每秒的巨大小行星或者冰块。

人类的钢铁巨舰在这些最小都有几亿吨质量的‘小玩意’面前,还是有些不够看的。

更操蛋的是,由于区域内还遍布着更加密集的碎石,所以这些战舰也不敢像平常一样张开侧舷上布置的散热板阵列。

虽然舰身可以无视掉那些高速飞行的碎石撞击,但散热板可扛不住。

除了布置在战舰装甲板下面的液氮冷却层和黑体层外,可以张开的散热板也是舰船上最重要的散热装置之一。

所以在现在这种不敢打开散热板的情况下,战舰的散热压力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最直观的结果,就是让双方战舰的主炮射击频率比起平时要大幅度下降。

而时不时阻挡射线的小行星,以及不断变化的相对速度和角速度,本来就让双方战舰在8000公里上的射击精度有点难看了。

射击频率的降低,则将这个问题再次放大了。

所有战舰上的舰载管制人格,此时都已经处于高负荷运算的状态下。

因为它们除了要根据战舰传感器传回的数据,计算出大量参数协助炮手射击外,还要统筹控制全舰的子系统运行。

如果两边的指挥官不想出解决办法,那么这场战斗就将演变成一场漫长而乏味的低精度对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