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吃相有些难看的信王爷(2 / 2)

站在朱由检身后的南京守备,向全忠收回望着远处的目光,笑着对朱由检道:“殿下,您是天命所归,北方诸省现在看起来是被王琦收拾的服服帖帖,但是实际上,他们是缺少一个天命之子的带领,就如同今日的南京城国子监,到时候只要您登高一呼,便是天下一统,便是神州重震!!”

“咳咳咳,”好似要将胸间的紧张和喜悦转变为肃然,朱由检紧紧抿着嘴,点了点头:“不错,你说得对,北方诸省还在王琦手中,本王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临时内阁,有什么反应吗?”朱由检好似想起了什么,神色一沉,开口问道。

一旁的向全忠刚要回话,只听身后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信王殿下,若真的能登高一呼,临时内阁的态度,杨涟一人便能给你回答,”一身素袍儒装的杨涟,如同一颗青松般站在那里。

令朱由检一时间都有些诧异。

而此时,不同于国子监的山呼海啸.

南京城临时内阁的气氛,有些诡异。

左光斗今天主持第三次声讨王琦的大会。

但是看着堂下稀稀拉拉的几个同僚,这位几乎一夜白头的南京城督察院左都御史,心情有些糟糕。

“看起来,大部分人都已经去往国子监了”高攀龙就坐在左光斗旁边,声音低沉,带着无奈,以及斗士失去锐气的苍老感。

“杨文孺呢?”左光斗紧紧攥着拳头,牙齿都在吱吱作响。

“杨文孺,一贯是支持信王的,”赵南星对于目前的情况,好似并不意外:“杨涟一直对于我们的计划,有些异议。”

一边说着,赵南星扭头看向自己的好友,笑道:“景逸先生,杨文孺是怎么评价我等的?”

被赵南星问到如此尴尬的问题,饶是高攀龙养气功夫到家,如今也是嘴角微微抽动:“杨文孺言,我等只知绥靖妥协,太过温和,犹如当年赵宋靖康之败,令皇家无颜,社稷崩坏”

“他去找信王了?”左光斗扑通一声,坐回到椅子上,脸色已经变得灰败。

事到如今,东林党内部,都要再次分裂吗?

其实,杨涟和左光斗等人的分歧,自从当初徐州府事变,便已经开始,更远的要追溯到当初信王初至湖州,王琦那一封近乎于侮辱的信件,当时杨涟便主张以最强力的手段和言辞回击,但是被左光斗给拦了下来——至少,当初信王是不该掺和政事的,左光斗压下此事也是为了信王好,但是无论如何,杨涟和左光斗的矛盾,其实早就已经显现了。

如今史可法身死,王琦的威势如天,杨涟显然已经无法忍受,更无法等待了。

“机会所有在应天府的官员,都已经去往国子监,去劝进拥立信王登基.”赵南星靠在椅子上,表情带着一丝嘲弄:“生怕晚了一步,到时候没有蹭上从龙之功,无法窃得高位啊!”

“都是苟英、向全忠等人在其中筹谋私计!!信王怎么如此识人不明?”高攀龙悲叹一声,好似非常失望——在这位东林元老的心中,信王至少应该先来问问东林等人的态度。

“此为天下事,”左光斗双手撑着身子,缓缓起身,看着殿内少数几个东林党成员:“无论如何,信王若是登基,从此南北对峙,我等也是师出有名了!”

“无可奈何矣”高攀龙摇摇头,亦起身。

剩下赵南星和其余三五东林党人。

“拱极!!!”高攀龙唤了一声老友的表字。

“某垂垂老矣,便算了,”赵南星仍旧坐在那里,摇了摇头:“从此以后,不参合政事了。”

左光斗知道,赵南星是接受不了,朱由校横死,而朱由检立刻登基,连祭奠先皇帝的时间都等不了的嘴脸。

有些老臣,是有道德洁癖的。

但是左光斗也知道,世上,哪有十全十美,那般纯洁的事情呢?

噔噔噔.

几人说话时候,有随员从外面跑来,神色带着焦急。

“大人,信王信王殿下!!!”

“何事?不要慌张,慢慢说!”左光斗站在那里,有些不满亲随如此不成体统的样子。

“信王殿下,在杨大人的陪同下,骑马自三山门环城向东,拜谒拜谒孝陵而去!”亲随一张嘴,便天雷地火。

“拜谒.孝陵?”

高攀龙觉得自己听错了,坐在那里,嘴巴长了,重复了一句。

而一旁的左光斗,已经是惊骇交加,咣铛一声,身后的椅子都被撞翻了。

拜谒孝陵?这是要效仿代宗故事,明天直接登基啊!

“走吧!”左光斗一拍桌子,实在是等不及了。

再不去,等朱由检登基完毕,那朝中,可就没有东林党什么事情了。

“唉”高攀龙摇了摇头,最终起身:“今日事,简直令人贻笑大方!”

谁说不是呢?

“简直就是一出闹剧!”赵南星将眼前的茶杯一饮而尽,而后等的一声,置于桌上:“好自为之吧”

————

当南京城上演着帝王过家家的时候,率领大军,在徐州府驻扎了已经近两个月的秦二宝,终于开始有所动作了。

其实在朱由检开始策划登基计划的时候,王守信已经同一时间将这个计划,完完整整的送抵了徐州府,秦二宝的手中。

“嘿,那个瘦猴一般的信王爷,真的要登基了?”徐州府临时官邸,秦二宝在收到王守信书信的时候,也有些难以置信。

那样的人,都能当皇帝?

琦哥儿,为什么不呢?

虽然被王琦责骂了一顿,但是这件事,依旧是秦二宝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

“传令,”将信件收起,秦二宝知道自己没有时间感叹什么,琦哥儿给自己的任务,还要抓紧去办呢:“以小旗为单位,准备三天口粮,今晚开拔!”

自从占据徐州府,秦二宝便以军管方式接手着以一方重镇。

城内所有文武官员,没有任何的变化。

除了一点,原本要交给南京城的所有税银和粮食,从此直接交解给秦二宝大军。

而与此同时,徐州府粮仓,交由军管,被秦二宝接手。

在发放其中三成给百姓之后,其余七成,全部收归军队所有。

所以,秦二宝手上,有粮有兵,驻扎在此,除了闲的蛋疼,便再无其他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