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打油诗(2 / 2)

娇冠京华 时宴 1220 字 2个月前

只是……沈姐的前世几笔带过董娇只晓得个大概,沈姐的今生她还没看完就穿越了,那是不是等于沈姐现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未来会经历什么?那董娇的金手指,不就过期了啊!

……

五月十九,上京城突然传出一首打油诗。

大郎披金衣,百姓喝稀米,大郎见病跑,百姓没地逃。

二郎心肠坏,抢粮又抢麦,二郎喂不饱,肚里油冒泡。

幸得天子顾,万里来相助,若非有贤君,有苦无处诉。

当大街小巷里的稚童们把这朗朗上口的词句唱出来,如魔音灌耳,令人难以忘却。

时间一长,自然传进太子跟晋王的耳朵。

他二人是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敢在天子脚下作祟,搞这些文字游戏来侮辱他们。

身为皇子,他们比谁都在乎脸面。

就在二人各自想派人出去将这些臭娃娃全部抓起来大刑伺候让他们招供是谁在背后撺掇时,陈骞和殷贵妃各自将人劝下。

一是这打油诗并未点名道姓,若太子和晋王显得过分在意,就是对号入座,给百姓一个理由指着他们鼻子骂。

二是查归查,但决不能动刑,如今三州的事大梁人尽皆知,但诗里说的东西京都百姓无从论证,无稽之谈只要无人回应散个几日自会消淡,可若大刑伺候传出去,假的也会变成真的,不可行。

因此为了息事宁人,太子和晋王都没太大动作,以至于这首打油诗最后被秦太傅以闲聊的方式,传进了皇帝的耳朵里,毕竟诗里虽骂了大郎和二郎,但是夸皇帝是夸得实实在在啊。

这种流言,值得皇帝一听。

太子和晋王得知后无一不怒骂,秦太傅那个老东西!真是什么话都敢往父皇耳朵里说!

可再生气又能如何,秦太傅是父王和先帝的老师,皇帝都要敬他三分,况且师徒闲聊,说几句市井八卦又怎样?

加之他二人查到的源头是三州迁去魏州的灾民,那些人虽低贱,却也是如今朝廷的重点保护对象,若他们敢拿灾民开刀,无疑是触皇帝的霉头,谁敢?

因此人生头一回,太子和晋王打碎牙也得往肚里咽,任由这首打油诗口口相传。

不过最后还是如陈骞和殷贵妃所说,传了几日无人应,百姓也慢慢回过神这打油诗可能惹来杀人之祸,大家就渐渐不敢再提。

除此外,最主要还是另一件事更为轰动将那歌谣压了下去。

那便是秦王由皇帝钦点,押送药材入三州,亲自协助鲁之平监工开山修渠,不成不归。

百姓们还以为皇帝是想让几个儿子挨个去历练,但京里的权贵们却绷紧了神经,皇帝钦点秦王,也就是说,以后不再是二王相争的格局。

同时,这也是陛下给他们敲的警钟,想站队?眼睛可要擦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