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都给朕好好听话,朕可以选择的人不(1 / 2)

李世民皱眉沉思着,兵变这条路,他虽然一直在准备,但不到那最后一步,他是真的不想去做,成功率是一个大问题,而且大义他也不沾边,尤其是如今李元吉在岭南,有声有色。

李世民很清楚,长安这里一旦有什么异动,李元吉知道消息后,若是也有这个心思,只要站出来为李建成报仇雪恨,李建成的余党必须会全部倒向李元吉,到时这天下,就真的难救了。

尤其是如今突厥虎视眈眈之下,到时将兵力投入到对李元吉的大战中,必然会让突厥有机可乘,若是防范突厥,李元吉这里声势如虹的大军,又该怎么处理?

如今李元吉在岭南的势力不小,再加上李建成在外的势力,到时整个大唐,烽烟四起了。

但如今他若是不走这条路,就像杜如晦所说的,他没路可走了,即便他放弃争夺,秦王府的所有人也都不会同意,因为一旦李建成上位,他以及秦王府的所有人,必然遭到清算,没有一个人想要面对这种结局。

如今他必须要争,这条兵变的路,李世民尽管心中不愿,但他很清楚,恐怕他真的要走了,即便他不走,秦王府的一众人也会裹挟着他走,根本没得选。

就在李世民痛苦沉思一会后,尉迟恭走了进来。

“大王,宫里来人,圣人让大王尽快入宫,太子也被传唤入宫。”

李世民片刻之间,就明白了李渊这是要做什么了,肯定也是因为这件事,长孙无忌当初做的那事,如今被捅穿了。

李世民此刻都有些后悔,早知道那封信不能让李元吉有丝毫忌惮,不能让李元吉起疑心,他说什么都不会让长孙无忌去,如今即便李元吉放下了那件事,即便缓和关系,却是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

李世民随即看向房玄龄与杜如晦。

“你们先在这里等我回来,这次圣人叫我与太子入宫,必然是为这件事情,待我回来,再做决定!”

这次李渊的态度,将直接决定他的想法,若是李渊真的追究,那他也只能兵行险招了。

李渊正在太极宫内闭目沉思,下方没有一人服侍,即便是太监与宫女,包括侍卫,全都被李渊叫到了靠外的地方。

李渊此刻心中万分平静,李元吉的事情,他从岑文本的信中就已经能够知晓了,他有过失望,也有过一丝愤怒,但那又如何?

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现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争斗也越发难以控制,他也不想再去火上浇油了,至于长孙无忌,损失一个长孙无忌换取局势的平衡,在李渊看来,这很好。

至于李元吉那里,他已经付出了不少,给人给钱给粮给物资,虽然是因为其他目的给的,但就说给没给吧,既然给了,李元吉也收到好处了,这件事也就这样了。

过了许久,李建成与李世民先后到来。

“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看向两人,片刻后才缓缓开口。

“起来吧,你们应该也知道齐王在岭南做的事情了吧?

三郎有本事啊,发展岭南,又发明出不少神物,能够从低处取水,并且完全不需要人力的水车,还有更利于耕地的曲辕犁,还有稻斗,还有很多,包括白糖、盐等等。

这次三郎将曲辕犁、水车的制作图纸送了过来,有了这些,大唐的民生,必然得以改善,并且越来越好,三郎的功绩,必须要载入史册,且今后三郎还会定期送来盐、白糖、以及新酿制的好酒醉仙酿。

想来你们还不知道,稍后给伱们一些,接下来太子、秦王你们一同给朕拟招,将这些通传天下,三郎之名,必须要让天下人知晓!

当初三郎言去岭南为大唐做出贡献,如今贡献已然极大,必须大力宣传。

太子,秦王,你们以为如何?”

李建成与李世民心中都满是惊讶,不是说那件事吗?怎么说起了这些?全都是表扬李元吉的就算了,还让他们两个来拟招,这是要做什么?

但不过片刻,两人的感触顿时不一样了,李建成满心沉重,李世民心头一松,如今李渊说这些,这个信号无疑说明,李渊已经不准备再继续说那件事了,那件事就彻底过去了。

两人调整好思绪,当即开口。

“元吉在岭南为大唐做出如此贡献,儿臣以为,应当通传天下,表彰元吉为大唐做出的功绩。”

李世民率先开口,李建成当即也是跟上。

“禀父皇,应当如此。”

两人都没有提封赏的事情,除了如今没什么可以封的,那就是他们都不希望李元吉的权势过大,就如今通传天下,都足够李元吉狠狠的涨一波声望了,再给实权,他们两个该怎么自处?

尤其是李建成,现在一个李世民他就已经够头疼了,再来一个如今不知道是什么想法的李元吉,他这个太子就真的太憋屈了。

李渊见两人应下来,随即再次开口。

“好,那这事待会你们下去办好,除此之外,三郎如今在岭南开办学院,你们也都知道,三郎带去的人不多,可以说人手不足,然而岭南也没有什么人才,就准备自己培养一些。

朕已经下诏,让孔颖达等人五人前往,帮助三郎教导人才,你们两人从府上分出一部分藏书,明日由孔颖达他们一同带过去,也算是你们两个做哥哥的心意。

这点事对你们而言,不难吧?”

李建成与李世民心中一惊,想不到李元吉在岭南竟然开办了学院,这个学院,在他们眼中就是朝廷如今的国子学,国子学是给朝廷培养人才,而李元吉那个学院,是给自己培养人才。

两人对李元吉的戒备更深了,他们都已经能够想象得到,一旦李元吉那个学院成型,对于李元吉有多大的助力。

如今李渊这样问起,他们还能怎么办,只能同意了,毕竟他们两个,可都是李元吉的‘好哥哥’呢。

“儿臣同意,下去之后必然准备好藏书送至孔颖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