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联合赵云(2 / 2)

鹅的三国 中更 2100 字 1个月前

营帐内,赵云禀告讲述见闻。

据点外一顶顶帐篷沿着驰道扎立,行军途径这里的李典所部已开始埋锅造饭。

甘宁眯眼凝视渐渐靠近的赵云所部,远远呼喊:“可是刘豫州麾下赵司马?”

恢复生产不难,难的是秩序荡然无存,任何路过的队伍都可能化身为野兽。

道路两侧新旧草丛茂密,山风吹刮,偶尔有一阵鸟叫或走兽声响。

赵云探手接住发现整体重量不下六十斤,而配重太过于前倾。

没有时间渲染,所以这批仓促赶制的马甲都是粗帛本色,是一种驳杂的白。

赵云返回时刘备还未休息,这处营垒草创,简陋到只有一道简陋栅栏,连壕沟都无。

刘备又派人将休息的关羽喊来,让关羽负责夜里外围哨骑巡查工作。

所以服色都是赤红为主,谁都不肯也不敢主动去换其他颜色。

天色未亮,然而炊烟弥漫。

“你们后退!”

颍阴太重要了,除非曹操、曹仁、曹洪或夏侯惇的军队,其他人的军队休想入城。

哪怕刘备在前线修筑坚固营垒,也不能让刘备在宛口周边待太长时间。

就见模糊夜色中两名骑士驱马而来,夜里白袍很是显眼。

黑熊相隔两三里就看到了赵云十余骑。

这时候赵云所部已贴近鲁阳山脚,不做停歇,沿着乡野道路继续赶路。

他当即拔出地上的矛,引领骑从就朝叶县赶去。

他是真的不想轻易退兵,在宛口多驻屯一天,那汝颖地区散落的袁氏力量就会越发的骚动。

冬日就是围巾,其他季节就是汗巾,仿佛一个超大号的领巾。

所以夜中四百余人沿着驰道大跨步行军时,赵云就见驰道两侧本该繁华、稠密的村落、乡邑尽皆荒废。

这说明附近真的缺少百姓,否则冬日取暖时,驰道附近的干草早就被砍伐殆尽。

只要时间更长,遭受鼓动的袁氏力量掀起反抗之余,还会源源不断来与他汇合。

这关系着大义,但作战时又有迫切的敌我标识需求。

行七八里,就见十几名骑士挑着灯笼等候。

故而赵云也不争锋,策马轻驰之际也只是全力做防守。

山风吹刮,灯笼摇摆。

彼此双方都是老对手,夏侯惇不见得敢死追。

如果要杀黑熊,就要连这个护卫一起杀死。

黑熊说罢从怀里摸出横海校尉印信递给赵云:“这是我的信物,劳烦赵司马转告。”

至于让李典所部入颍阴城过夜……这是不可能的,不止是李典,之前的于禁也不行。

几乎交手一瞬间,彼此身形摇动。

赵云也是控马加速,但吕布加速更早,第一轮交锋掌握速度优势。

他们抵近前线驻屯,从三个方向堵死了刘备的出路,也能有效鼓舞叶县、昆阳的守军,让他们坚守待援。

一个自制力如此强横的壮士,其实是很可怕的。

所以这东西,根本就不是正常能用的,是被当成重型双刃长柄斧头来使用的。

号衣、披巾的存在,使得缴获敌人铠甲后可以立刻使用;只需要缝制号衣,就能完成军队隶属关系的标识。

此刻,颍阴城外,颖水桥边一处小型据点。

必须快速击破。

“校尉顾虑鲁阳城中分兵设伏,故命我在此巡视,以接应赵司马所部。”

黑熊也不拒绝,拱手告退,调转马头时补充一句:“赵司马若要率本部入寒鸦道,还请以黄白二旗为先。否则难免误伤。”

田野里杂草茂盛,更能见到大片干枯没有采伐的草丛。

李典临时营地边上,就是紧贴颖水木桥的颍阴城。

吕布终日追随黑熊左右,不言语也不吃喝,这种如同终极死士的存在,被传的沸沸扬扬。

赵云略作观察就将方天戟递还,目送对方退回黑熊身后,就问:“校尉欲往何处去?”

“我军会伺机加入战斗,还请刘豫州按计划行动。”

为了坚固可靠,锻打时故意打的厚重许多。

“好,赵某亲自执旗先行。”

连续行军大约三个多小时,队伍途径一条河流,也叶县城东澧水的支流。

都是腹地行军,夏侯惇敢抛弃辎重急行军,就是因为能在前线入驻城池休息,获取补给和生活器具。

双方渐渐抵近,黑熊有心试探,抬起右手以食指、中指做剑指模样指向神将吕布,又指向百步外的驻马的赵云。

讨董之际袁术驻屯鲁阳,他委任孙坚为豫州刺史,孙坚率部沿着宛雒驰道向雒阳推进,与董卓麾下反复争杀。

不像他的矛,配重均衡,抓在手里平端冲锋时不需要耗费多余力量去平衡矛刃。

“正是某家,有黄白双旗为证!”

夏侯渊不想冒险,曹操也不会让他冒这个风险。

颍阴是豫州驰道的十字枢纽,北通河南荥阳,东接许都、陈国,南边通向汝南郡。

而颍阴,就是许都的西南大门!

开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