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先东后西(2 / 2)

鹅的三国 中更 2000 字 1个月前

“我给玄德公一个颜面。”

黑熊眨着眼睛:“以一个月为期限,如果玄德公愿意,袁谭也同意,我准许他途径关中前往南阳。一个月后,他若不走,我就率兵渡河,与牵招联军,夹击袁谭。”

哪里还需要黑熊的关中兵渡河?

光是牵招和崔琰联手,断掉袁谭的补给,再放任南匈奴诸胡抄掠,这些人就能砍下袁谭的脑袋。

可这样的话,袁尚面子上不好看。

只能把补刀的事情交给关中兵来做。

因而袁谭的败亡已经注定,现在就看刘备是否愿意接纳袁谭。

袁谭那里如果不想死的话,应该是会同意的。

孙乾思索着,就说:“仆这就遣使平阳,询问袁司隶心意。最迟半月后,我家主公回书就能抵达关中。”

“嗯,先生尽快着手此事。”

黑熊见亲兵端来早饭,就对孙乾说:“许久未见先生,今日随我吃个便饭。”

“那就叨扰了。”

孙乾挽起袖子,先去外面洗手去了,主要是把身上的黑色锦袍脱掉。

衣服,尤其是外袍是一个人的脸面,吃饭时能穿便衣常服的话,没人愿意穿外袍。

衣物洗涤是个麻烦,再好看再华贵的丝织物,也不耐洗涤。

孙乾更衣洗手完毕,回来时两张矮桌拼在一起,菜肴已经摆上。

他先在火盆处烘烤双手,才来到自己的桌案,就见有一小碟黍米糕,六片肉脯,很小一碟酱,一碗漂浮细碎生姜颗粒的骨汤,以及一碗米饭。

出于吃饭时的本能,孙乾去看黑熊,见两人都是一样的配置。

用餐之际,孙乾询问:“听闻王仲宣不日将要挖掘蔡公藏书?”

“是,此关陇盛事也,我与元常公已向凉州牧发书邀请,还要等凉州英杰抵达后,一起挖掘。”

黑熊说着打量孙乾:“难道先生也有意参与?”

汉末三大新学,这即将开挖的是蔡邕的蔡学,孙乾是郑玄的门人弟子,是郑学传人。

卢植的卢学,因卢植负责过冀州黄巾军的前期征讨工作,所以他担任北中郎将时征发了许多门人弟子。

这些卢学士人战后多安置在冀州,在皇甫嵩指挥下对冀州进行了严格的军管,期间彻底肃清了太平道的影响力。

但随后这些以军功授官的士人就受到了灵帝的清洗,结果爆发了张举、张纯之乱。

再后来天下大乱,袁绍邀请卢植担任军师;又没过几年,卢植病亡,两个成年的儿子也死的稀里糊涂。

卢学不能说消亡,只能说没了领袖人物。

孙乾点着头:“此天下盛事也,仆身在长安近侧,哪能错过?而将军威震西州,蓝田豪强无不景从,这有没有仆,已无关大局了。”

现在给蓝田豪强十个胆子,他们谁敢跳出来搞事?

紧接着孙乾压低声音询问:“敢问将军,蔡公遗书可完好?”

“嗯,王仲宣已经确认,外部封土如旧,并无损毁迹象。正因如此,我才发书凉州,邀请韦端同襄盛举。”

黑熊正色回应,这件事情很重要。

能用文化、外交解决的事情,暂时没必要用武力。

甚至这段时间干什么都很顺畅,关中人配合的有些过于主动、殷切。

好像他们也倾向于外交手段获取凉州的管辖权,毕竟韦端就是杜陵人。

黑熊也理解钟繇、卫觊、刘晔这些人的想法,只要除了军事手段,其他都是他们熟悉且擅长的手段。

避免军事手段收取陇右,似乎是这些人的底线。

黑熊不着急,谈判取得的东西肯定存在各种毛刺。

现在没必要急着去扩大地盘,他连近在咫尺的河东、弘农都愿意与袁尚共享,更别说遥远的凉州。

你拿了那地方的治权,就要保护人家。

所以没必要急着扩大地盘,立住阵脚,经营三辅才是最重要的。

特别是河东、弘农,双方共享期间,县一级人事权在关中,未来翻脸的话,驱逐河北的郡守就行了。

之所以让对方拿走两个郡府管理权,为的就是安袁尚的心。

虎牙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太强了,盟友生出顾虑实属正常。

既然要做缓冲,就干净敞亮一些。

二郡共享期间,正好能跟黑山军接触。

张燕的黑山军早已经分崩离析,但太平道影响还在。

还有从河内撤到弘农东部的张晟,这人如今自号张白骑,跟黑山军各路渠帅类似的做法,说不好取得联系后,也能收拢为外围从属。

先经营弘农、河东二郡,拉拢张燕、张晟等各路渠帅为外围从属;下一步是充实西河郡、上郡、北地郡、安定郡的边防,拿诸胡开刀,磨练精锐骑兵。

将头顶、天灵盖上的隐患拔除后,才能调头去经营凉州。

否则现在去搞凉州,光是河西四郡就是个巨大的麻烦。

哪怕这次韦端带着凉州士人来长安要讨论关陇合流一事,黑熊也要反对。

现在合并,只会进一步摊薄自己的军队行动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