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领导讲话就是有水平(2 / 2)

这不是开玩笑。

这是真事儿。

当时这部戏的导演被骂惨了。

最后这位导演发誓,以后再也不拍这种戏了。

他的目的,原本是为了八个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可是没想到,有人只是因为看了电影里的画面引起不适呕吐,最后竟然要起诉导演。

这都什么事儿?

现在,相同的题目再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

《盲井》这样的电影,到底能不能拍?拍完了能不能上映。

据说,电影里的很多镜头非常残酷,虽然没有血腥,但是却把人性里的恶彻底扒开,暴露在电影中。

有人为此专门采访了国内的几名大导演。

其中尤其以王高歌心情最为激动,态度最为鲜明。

“我赞成电影披露现实,电影发挥它的讽刺作用!”

“但是,我觉得《盲井》这样的电影最好还是少拍!”

“就算拍,也要经过一些艺术的加工,没必要太残酷,只要达到劝诫世人的目的不就行了?为什么要把人描写地那么坏?”

“大家本来进电影院是为了休闲!”

“现在这么一整?本来疲惫的一天现在又加上痛苦了!”

“不不不,我没有看过片子,只是听朋友介绍过!”

“哦?沈浪在里面演了角色?我不知道啊!我是那种小心眼吗?”

“你说我在综艺上怼人那事?你不要诬陷我,你是哪一家媒体?你这种人根本不适合做记者!”

……

王高歌没有看过电影,发表的观点不具有权威性。

但已经提审的《盲井》,从地方电影局到总局,质疑声越来越大。

相比王高歌,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态度,才是最后决定这部电影能否过审的关键。

晋省电影局:“这样的片子,完全是以偏概全,导演在拍摄这种影片时,究竟有没有考虑到我们晋省煤矿工业的用工难题?”

“这么一搞,谁还敢下井?”

“这么一搞,我们省的一项支柱产业即将面临什么样的舆论危机?”

“电影人,不是生活在乌托邦,希望这些人以后多拍一些正面的东西吧!”

“什么?你问我,支不支持这部电影上映?”

“我肯定不支持,不仅不支持,我还要向总局反应我的观点。”

不用反应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和电影复审委员会的领导就是一个人,这个人姓秦。

领导说:“这部片子很具有教育意义,我是比较推崇大家多拍这种电影的。”

“但是,这部电影在当下是肯定不能过审的。”

记者:“我能问问原因吗?”

“当然!电影我看过了,很真实,把伪造矿难现场骗取赔偿的全过程描述的十分清楚!”

“我害怕有些不法分子,本来不懂这些犯罪手段的,但在看完电影后,突然就领悟了【生财之道】!”

秦领导的话很有水平,拒绝你之前,还要先表扬你一下。

这叫什么?

大公无私!

没毛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