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第一场科举(2 / 2)

汉武帝很是高兴,两个孩子还没出生就给他们分别取了名讳。

&;=&;&;&;给赵婕妤的儿子取名刘弗陵,给卫宁的孩子取名刘暄。

年夜饭吃完后,卫宁陪着汉武帝来到未央宫南城,俯瞰着繁华的长安城万家灯火,卫宁笑着对汉武帝道:“父皇,要是都没生儿子咋办啊?”

汉武帝道:“那就等以后生了儿子再取这个名字。”

这封建社会,定是重男轻女的,所以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后代是个儿子,越多越好。

母凭子贵嘛,这个成语被发明出来不是没道理。

“开春全国要进行科举考试了,都安排妥当了吗?”

明年开春,大汉的第一届科考正式开始。

为了科考,大汉已经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卫宁早已让三省六部重点准备国家的抡才大事。

在察举制被科举制给代替的这一年多时间,大汉的官吏青黄不接。

许多衙署都出现大面积的空缺,原因还是因为人才没补充上。

明年这种情况就会缓解,科举制会招揽一大部分人才进入朝廷,弥补官吏的空缺。

“父皇安心,都安排好了。”

长安城灯火如昼,今晚卫宁陪着汉武帝在南城上过了美好的一个年关。

……

到元狩四年二月份的时候,各地方郡国县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科考。

各地方的小考都在举办,今年科举盛况空前。

三月末的时候,全国各地选拔出五千多名小考及格者,准备在八月份参加国试。

所谓的国试不过只是第二级考试,考完之后到元狩五年的二月份,才会举办中央考试,也是科举的最后一道关。

考完后这一批人才就具备为官的资格。

元狩四年秋,国试开始,各国考中者不过一千余人,几乎淘汰了五分之一的人选。

在明年元狩五年的时候,中央考试还会淘汰一大批人。

卫宁和汉武帝商讨过,打算这一批科考录用控制在一百五十余人。

换言之,还有十分之一的读书人要被淘汰,真正有资格为官的也不过一百多人。

元狩四年十月底,秦子榆和赵婕妤分别诞生了孩子。

汉武帝很高兴,因为秦子榆和赵婕妤分别生下了男婴。

礼部立刻张罗祭奠礼仪,汉武帝带着卫宁祭祀高禖,此前汉武帝就祈求过高禖降子,这个时候自然要还愿祭祀。

身为皇室人,祭祀是皇家人最日常的事,甚至比批阅奏疏还要重要。

总之不管发生什么,先祭祀一波是绝对正确的。

到元狩五年二月末,千余学子齐聚长安,准备今年的科举考试。

这一年时间,大汉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商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开始冒头,各地农业更是丰收。

除此外还有一则好消息,江充出使西域已经谈好了西域和大汉之间的国家商业贸易。

他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如果说此前大汉和西域之间的商业贸易,都是丝绸之路之间的商人获利。

现在江充谈下了大汉和西域国家之间的贸易,那大批钱财都会进入国库。

江充绝对立下大功凯旋归来!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