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上映了,包场去(2 / 2)

&;=&;&;&;“不好意思啊,徐导,我这几个弟弟妹妹突然就来了。”

徐克摆摆手,“没事,没事,你这些弟弟妹妹都挺乖的。”

其实徐克更好奇周彦的身份,因为他刚才听到陈师傅叫周彦为“彦少”,难道周彦是豪门子弟?

是不是豪门,徐克不确定,不过周家家族肯定还蛮大的,而且家庭条件不错。

周家这几个孩子,穿着打扮以及自身流露出来的气质,根本不像是一般家庭的孩子,特别是在内地,能培养出如此的气质可不简单。

“徐导你刚才要说什么?”周彦问道。

徐克拍了拍脑袋,想起来刚才要说的事情,“我是说,今天晚上我安排了大家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正好你弟弟妹妹也来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去吧。”

“看电影?”周彦挑了挑眉毛。

“没错,我们就是要去看《想飞的钢琴少年》,你这大老远老跑来,我们也该去给你增加一点票房。”

主要是碰到《想飞的钢琴少年》上映,徐克自然是要表示一下,正好戏还没开始拍,他就组织大家一起去看电影了。

“那就多谢徐导了。”周彦笑着说道,他倒是没想到徐克这么会做人。

其实徐克这么做,也不全是看周彦的面子,还因为想跟徐风修复关系。

“其他暂时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了。”徐克站起身来,“晚上再见吧,到时候我会让人来接你们的,你弟弟妹妹总共是六个吧?”

“嗯,六个。”

“好,我让他们另外安排六个座位。”

……

四点钟的时候,剧组有工作人员来酒店接周彦他们去电影院。

他们到地方的时候,徐克他们也已经到了,不过大家还没有坐下,都聚在一起聊天。

看到周彦来了,徐克笑着喊他,“周彦,这里。”

等到周彦到了跟前之后,徐克给他介绍,“周彦,蔓玉你们见过了,这位是王祖贤,祖贤,这就是周彦。”

王祖贤主动向周彦伸出手,“周先生,很高兴认识你。”

周彦扬了扬眉毛,心说王祖贤这是装不认识他?

不过他也很配合地跟王祖贤握了握手,“王小姐,我也一样。”

随即他又向旁边的张蔓玉打了个招呼,张蔓玉也点头回应,看得出来,张蔓玉最近过得并不太好,她整个人的状态给人感觉有些憔悴,应该还是受到了绯闻的影响。

这时周倩他们也跟在周彦屁股后面走了过来,周彦又对他们说,“来,跟张蔓玉姐姐,还有王祖贤姐姐打招呼。”

“张蔓玉姐姐好。”

“王祖贤姐姐好。”

这两声,几个孩子是发自内心的,特别是周倩,她可是张蔓玉的超级影迷。

这次拍摄场地换到香江,周倩差点没有等周远,自己先飞到香江来,最后还是怕两个哥哥责怪,没有这样干。

张蔓玉跟王祖贤忽然间有些懵,只能笑着回应。

“这几个是我的弟弟妹妹。”

“哦。”两人都有些惊讶,心说周彦这弟弟妹妹可真不少。

“你们先去坐吧。”

把周家军打发走之后,周彦又在影厅里面看了一圈,香江这边的电影院要比内地新潮一点,座椅更舒适,当然空间也被牺牲了很多,座位比内地的剧院要少。

来的这些人他也不认识,应该都是剧组的工作人员跟配角。

张蔓玉笑着说道,“周彦,预祝你电影大卖。”

“多谢。”周彦笑着点头。

其实他们对《想飞的钢琴少年》票房期望并不太高,毕竟这就不是一部商业片,在香江也不要卖多,能卖到几百万就完全满足了。就算卖不到几百万,能过百万也没啥问题。

而且今年香江大片很多,七月份有几部热片上映,比如《警察故事之超级警察》、《鹿鼎记》、《审死官》等。

这几部片子都集中在一个月,其他片子肯定是被挤的没地方上,很多商业片只能避其锋芒,但也避无可避,今年光是周星弛一个人就演了好几部电影,票房榜可能要被他给霸榜了。

因为期望不高,所以心态就比较平和。

徐克他们也知道,《想飞的钢琴少年》成本才几百万,那点钱,恐怕连一个周星弛都请不到。

其实《想飞的钢琴少年》能花几百万已经不少了,毕竟这部电影是在内地拍的,而且在演员上几乎没花什么钱,绝大部分经费都用在了器材、道具以及音乐录制上面。

其他的不说,仅仅谈论音画质量,《想飞的钢琴少年》是要超过当今大部分电影的。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工作人员过来请他们入座,说电影一会儿就要开始了,徐克便笑着请他们入座。

安排座位的时候,也挺有意思,他们都坐在第一排,周彦跟徐克挨在一起,张蔓玉在徐克左边,然后王祖贤在周彦的右边,主打的就是一个男女搭配,阴阳对称。

而之所以没让周彦跟张蔓玉坐在一起,可能还是考虑到之前那则绯闻的影响。

虽然刚才大家都没有提这个事情,但不代表这事情已经结束。

一点娱乐记者知道《青蛇》要开拍,周彦要跟张蔓玉同时出现,都在盯着剧组,想要挖出点新闻来。

灯光暗了,电影还没开始放,周彦正盯着大银幕发呆,就听到旁边王祖贤小声说道,“好久不见啊。”

周彦转头看向王祖贤,后者一脸笑容,他也回以笑容,点头道,“好久不见。”

这种情况下,两人也不好说什么,互相说了句“好久不见”,电影已经开始,两人都把目光转向大银幕。

电影的第一场戏,就是小男主趁着滑翔伞基地的工作人员没注意,自己上了滑翔伞“飞”走了。

然后镜头里面滑翔伞越来越远,最终在画面中变成一个小黑点,之后这个黑点慢慢变大,慢慢变大,最终变成一颗黑色的眼珠子。

再之后,镜头拉远,给了一个中景,是一个小孩子坐在地上发呆。

其他观众或许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徐克看完这个画面却很意外。

他原本以为周彦是个纯纯菜鸟,但是没想到周彦在镜头安排上竟然这么有想法,而且这个镜头拍出来可不仅仅是有想法就行的,还需要高超的摄像技术以及……很多钱。

没错,就是很多钱,想要把飞翔镜头呈现的这么漂亮,绝对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徐克敢说,这个镜头他们至少拍了有五次。

一部电影的制作精不精良,有时候只看几个画面就知道了。

徐克甚至有点嫉妒周彦,这么年轻就已经指导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了。

其实徐克的导演生涯起步也是比较早的,他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就跟朋友一起拍摄了纪录片,二十五岁参与了一部电影的制作。

到了二十八岁,他拍摄了个人第一部电视剧《金刀情侠》,之后又在二十九岁,因为制作人吴思远的赏识,拍摄了电影处女作《蝶变》。

就他这样的履历,已经让很多同行羡慕了,但周彦却比他更加夸张。

徐克撇头看了眼周彦,见周彦正全神贯注地看着大银幕,便又转过头去。

周彦还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他自己执导的电影,这种感觉非常奇妙,里面的每一个画面,演员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印在他的心里。

他看到前一个画面,后面一个画面已经在脑海中,演员前面一句台词说完,后面一句台词仿佛已经传到他耳边。

一切,他都了若指掌。

没有任何新奇感,但是再回头看的时候,他也能发现一些不足的地方,有些不足是他拍摄之后就知道的,还有些是他才发现的。

这些不足,有些是他的问题,也有些是技术跟资金的不足。

毕竟是他执导的第一部长片,虽然有路学长、王晓帅、赵飞他们几个帮忙,但还是有不少问题。

比如男主在幼儿园发呆的时候,他背后出现的那幅画,虽然焦点不在画上,但是画的景色还是隐约能够看见的,而这幅画只是一幅最普通的画。

当时拍摄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对这幅画进行设计,如果当时把这幅画换成跟飞翔有关的主题,或许会更好。

虽然一般观众察觉不到,但是往往在这种一般人察觉不到的地方,更能够体现电影的质量。

还有男主母亲在跟幼儿园老师谈话的时候,桌子上应该放一个东西,把画面隔开,但是当时没做。

这些细节问题还有不少,周彦一边看,一边在反思。

不过他也觉得高兴,因为这段时间他进步了不少,特别是上次跟张健亚学习几天之后,悟了很多东西,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发现问题。

相信等到拍第二部长片的时候,他就能接受更多,更有难度的挑战了。

旁边的王祖贤看电影的时候,对电影的镜头可没有徐克跟周彦想的那么多,她更多地是沉浸在故事以及电影中随处可见的动人音乐中。

这是一部很情感很细腻的电影,不疾不徐,特别是男孩的爷爷,给人的感觉太温暖了,他的台词总能让王祖贤感受到一股力量。

当男主被发现得了脑震荡,失去了超人的天赋时,不仅仅男主的母亲失魂落魄,现场的观众也都发出遗憾的叹息。

电影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部天才陨落的悲情片。

但是他们发现,失去天赋之后,男主的生活反倒更加轻松自在了。

过了不久,观众又发现,男主竟然没有失去天赋,都是他骗大家的,他甚至还写了一首原创的曲子。

听着欢快的《窃喜》,观众们的心情也跟着变好了。

王祖贤转头看向周彦,想问问周彦这首曲子是不是真的原创,不过现在这个情况也不太合适。

就在王祖贤准备把头转回去的时候,周彦竟然朝她这边转头,随即两人四目相对。

周彦的眼中有疑惑,他是察觉到王祖贤看他,他才转头的。

看到周彦眼中的疑惑,王祖贤笑着摇摇头,随后又看向大银幕。

周彦还是不解,不过他挑了挑眉毛,也看向大银幕。

后面这一段情节,男主跟爷爷在一起的生活都非常愉快,而且男主还遇到了小时候的邻家姐姐。

看到小男主在雨中为女主弹下那首《重逢》,现场很多女观众感动得都快哭了,他们倒没有说支持小男主谈恋爱,就单纯觉得小男主这种感情非常纯粹、美好。

而且,曲子很好听,画面很唯美。

有些女观众甚至会想,如果男主再大一点就好了,那她们就能看男主跟邻家姐姐谈恋爱了。

还有些观众在期盼,或许这部电影就能演到男主长大。

但让他们失望了,不仅仅男主没有在电影里面长大,连男主的爷爷也没有在电影里面变老。

爷爷去世的时候,影院里面到处都能听到长吁短叹。

没办法,这个爷爷的形象实在塑造的太好了,完全是个引领小男主在人生路上前进的智者。

周彦听到,旁边的王祖贤也微微地叹了口气,还感觉到王祖贤看他,不过他看过去的时候,发现王祖贤依旧在看电影。

电影最终在《克罗地亚狂想曲》协奏演奏中落幕,在音乐的第三段,演职人员的字幕开始滚动。

导演:周彦。

编剧:周彦。

配乐:周彦。

看到片尾连续出现的三个“周彦”,原本准备在电影完全结束时再鼓掌的观众们,忍不住提前献出了自己的掌声。

徐克也在一边鼓掌一边赞叹,周彦的处女作水平确实高,关键这高不仅高在导演上,这部电影的演员水准、摄像水平、服装水平都不低。

这部电影的制作人还是侯啸贤,也不知道拍摄的过程中,侯啸贤有没有帮忙,如果帮了的话,徐克心里要平衡一点。

要说票房,这部电影在香江的票房大概率不会太高,不过应该也不会太低,它跟《警察故事》那些电影赛道不同,观众的类型也不同。

而且它不是一部单纯的艺术片,至少看起来不会让人感到沉闷,说不定拼一拼,能够在那些商业片的夹缝中拿到一千来万的票房。

而且徐克比较看好它在台岛跟高丽的票房表现,这两个地方的观众很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另外,这部电影的音乐确实也给它加分不少。

想到配乐,徐克笑了笑,周彦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音乐才华,这也说明自己邀请他担任电影配乐指导是个多么正确的选择。

而且不管怎么样,周彦的电影能受欢迎,对《青蛇》来说也是件好事,后期宣传的时候,也多了一个宣传点。

之前给周彦单演员片酬五十五万,徐克还感觉有些心疼,但是现在《想飞的钢琴少年》一出来,他瞬间觉得不亏了,甚至还有点赚。

这时音乐声渐渐变小,曲子好像快要结束。

就在观众们以为电影也要跟着曲子结束的时候,忽然画面一转,一片广阔的草原中,有一个身材修长的男子背对着画面抚笛,笛声婉转悠扬,动人心弦。

就在人们不明白这个画面的意义时,一个滑翔伞忽然出现在空中,然后越来越大,即将砸中吹笛子的那个男人,然后男人被吓得扔了笛子就跑,滑翔伞不受控制地在后面撵。

这时王祖贤他们也看到了,乘坐滑翔伞的是电影的小男主,而被撵着跑的正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周彦。

看到这一幕,观众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彩蛋,跟电影最开始那一幕还正好呼应上了。

片尾彩蛋这种东西早就有了,不过以前大部分电影的片尾彩蛋同质化严重,而这个彩蛋还挺有新意的。

最终小男主到底有没有撞上“抚笛人”,观众们也不知道,因为画面到此就结束了。

影院里面的掌声跟笑声一直持续到大银幕暗下,影院灯亮起。

周彦这时也站起来,对着观众们弯腰致谢。

这部电影没有办首映会,不过今天的场景倒是给周彦一种首映典礼的感觉。

徐克向周彦表示祝贺,“恭喜你,周彦,电影的效果很好,有笑有泪,非常打动人。”

“是啊,周彦,爷爷去世的时候我都哭了,不过最后的彩蛋也太好笑了。”张蔓玉说道。

说起最后的彩蛋,徐克问道,“你拿的那把笛子好像有点面熟。”

听到徐克这么说,周彦倒是惊讶起来,“徐导你也太厉害了,那把笛子就是《大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陈飞浦用的那把。”

“哦,怪不得感觉眼熟。”

不仅仅是周彦感到惊讶,张蔓玉跟王祖贤也非常惊讶,因为笛子这种东西其实看起来长得都差不多,徐克竟然连这个都能记住并且分辨出来。

其实徐克倒也没有那么厉害,就是因为周彦握着笛子,所以让他感觉这把笛子在哪儿见过。

电影反映结束,现场的人也陆续离场,周彦他们几个倒也不急,留在原地一边聊天,一边等着人走得差不多了再走。

“周彦,今晚咱们就不一起吃饭了,我回去还有点事情,咱们后面再找机会吧。”

“好的,没问题。”周彦点头。

徐克又笑道,“没关系,后天就到你的戏,到时候咱们可以一起吃剧组的盒饭。”

说到后天的戏,周彦问道,“我后天拍什么戏,能不能给我看看故事板或者分镜稿?”

“很简单的戏,就是你教书的戏,台词不多,回去看看剧本就行,等到后天现场再看看故事板。”

“如果有分镜稿的话,我还是想看看。”周彦坚持道。

见周彦这么坚持,徐克点点头,“那好,一会儿我让人把你的那部分送过去给你看看。”

周彦笑道,“那就有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