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后面还有排队的呢(2 / 2)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风居住的街道》中的那种爱而不得,无尽相守的感觉,跟这首诗非常契合。

只可惜,到曲子的最后,二胡再没有得到回应,只能暗自神伤。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最终却只能负了这相思意,充满了无奈和哀伤。

……

这边李向兰跟束远霞也是听得直叹气,这首曲子实在太让人感伤了。

等到曲子结束,她们俩都还在发愣,直到现场的掌声响起,她们才回过神来,跟着一起鼓掌。

周彦下去了,现场的掌声没有停,他们盼望着周彦能够继续返场。

但这一次,返场是不可能了,音乐厅的灯光已经全部亮了起来,这就是告诉他们返场不会再有,他们可以退场了。

又过来一会儿,有人开始退场。

束远霞小声问李向兰,“兰姐,是不是不返场了?”

李向兰点点头,“应该是的。”

束远霞遗憾地叹了口气,“唉,我还没听够啊,周彦的表演实在太好了,这些曲子都是他自己作的么?”

霍思远说道:“是的,这所有的曲子都是老三自己创作的。”

“太厉害了,他才多大,就创作这么多曲子了。”

“他从小就是神童。”

束远霞喃喃道,“我家琴琴也很喜欢音乐。”

李向兰笑了笑,她知道束远霞什么意思,这是真惦记上周彦了。

“我们也走吧,时间也不早了。”

“好。”

几人随着大部队出了音乐厅,却发现音乐厅外面围了一大堆人,看规模,不比音乐厅里面人少。

束远霞问,“怎么这么多人?”

“束姨,这很正常的,每次周彦音乐会,外面都会有很多观众,今天这还算少的,我听说他在香江开音乐会的时候,外面的人更多。”霍思齐说道。

“啧啧,真厉害啊。不过他们在外面也听不到,就这样干等着么?”束远霞疑惑道。

霍思齐耸耸肩,“说不定能见周彦一面,有时候运气好,周彦可能还会在外面加演。”

“今天会有么?”

“这我就不清楚了。”

“那我们也等一会吧。”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只能让他们失望,今天周彦并没有在外面加演,因为这边的条件不充足,央视也没有提前准备,音乐会结束之后周彦他们就走了。

看到周彦迟迟没有出来加场,现场的观众们也只能遗憾散场。

……

第二天,央视的电话就被打爆了,很多没有买到票看《燕京·无声》的观众,打电话过去强烈要求央视再组织几场《燕京·无声》。

还有人质问央视,为什么音乐会不进行现场直播,让买不到票的乐迷们也能够通过电视看到演出。而且这次买票也太仓促了,音乐会都快开始了才开始售票。

对此,央视这边也只能回应说节目正在制作,过两天就会放出来,让大家不要着急。

但这些观众们可都不太满意,他们强烈要求择期再举行几场。

而另一个被打爆的电话,就是周家的。

早上,周家老太太正在看报纸,家里面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喂,哪位?”

对方说道,“老姐姐,我是束江淮家的秀茹啊。”

“哦,秀茹啊,最近可还好?”

“托老姐姐的福,都好着呢,您跟老首长最近身体都好吧。”

“劳你挂念,我跟老周身体都还不错。”寒暄两句,老太太问道,“秀茹你这时候给我们打电话,是有什么事情?”

束江淮以前是周悯农的下属,不过后来联系也不太多,毕竟周悯农下属很多,也不可能每个都联系频繁。

所以这会儿忽然接到束家的电话,老太太挺意外的。

“老姐姐,我也就不跟您绕弯子了,你们家三小子有对象了么?”

“三小子,你说小彦么?”老太太意外道。

“哎,对,就是小彦。”

“还没呢,你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老姐姐您不知道吧,我们家有个外孙女儿,跟小彦差不多大,马上就大学毕业了……”

秀茹还没说完,老太太就明白什么意思了,这是想结亲来了。

这事正说到老太太心坎里了。

“好事儿啊,年轻人就要多来往,回头安排他俩见个面,认识认识。”

“哎呦,我听您这么说,心里特高兴,小彦这孩子啊,是真不错。”

……

挂了束家的电话,老太太脸上布满了笑容,她凑到周悯农身边坐下,“我们家小老三在燕京也吃香啊,刚才束江淮家的打电话来,说要让他们家外孙女跟小老三认识认识。”

周悯农抬眼看了看老伴,“束江淮的秦家是战三宝吧,他外孙女,那不就是战三宝孙女么?”

“应该是,束江淮就一个女儿。”老太太点头。

“他们怎么想起来小彦了?”

“估摸着是在燕京碰到了吧,束家不是跟霍家关系还不错嘛。”

周悯农点点头,“那就认识认识呗,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就算不成,当朋友处也行。”

老太太翻了个白眼,“小宇就是听了你的话,每次相亲都冲着交朋友去的,相了这么多次亲,一个老婆没捞着,倒是交了不少朋友。”

“那有什么问题嘛,能交朋友是他本事。”

“你这……”

老太太刚想数落老头子两句,电话又响了起来,他起身过去接。

“喂,哪位。”

“姨,是我,怀清啊。”

“哦,怀清啊,你这会儿打电话有什么事情?”

“我想问问,咱耀文二哥家的二儿子结婚了么?”

老太太愣了一下,咋地?这求亲的还能扎堆?这是怎么个情况?

“没啊,你怎么说啊。”

“我表妹家有个女儿……”

等到对方说完,老太太好奇问道,“你怎么突然说起这事了,你见过小彦么?”

“见过啊,昨晚我还去现场听他的音乐会了呢。”

“音乐会?”老太太一脸的疑惑,不明白是什么情况。

对方回道,“是啊,这不是央视那边组织了音乐会吧,邀请了不少干部和干部家属,我也去了。”

老太太一下子明白了,敢情他们扎堆过来说亲,是因为看了小彦的音乐会。

……

这一天,周家接了好几通电话,还有把电话打到周彦他爹周耀文那里的。

不过周耀文对儿子的亲事没有那么操心,他觉得周彦还年轻,现在也不急着结婚,而且周彦的事情,他这个当老子的还真不一定能做主。

所以对于说亲的人,他也只是说回头问问周彦的意思,没有一个应承要见面的。

……

周彦先接到了杨东生的电话。

“周老师,现在我们台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好多人都请求能够再开几场音乐会。”

周彦翻了翻自己的日程表,说,“要开也行,不过最多只能两场,而且时间可能要按我的来。”

“没问题,全依你。”杨东生满口答应。

“还有就是费用,可能要重新谈。”

杨东生打这通电话之前,就有心理准备,所以听到周彦这话,一点都不意外。

“这个也没问题,我们可以提高你跟乐团的出场费,费用方面你自己有什么想法么?”

“杨导,你是导演,这个具体的费用我们也不好谈,这样吧,我让我经纪人去跟台里面谈。”

杨东生觉得这个提议也合理,“那行,让你的经纪人直接联系我吧。”

“好,我来跟他说一声。”

挂了杨东生的电话,周彦就联系了张有安,把《燕京·无声》加场的事情跟张有安说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有安非常高兴,“看来这次的音乐会效果非常好啊,反正我们原本就计划在燕京开音乐会的,现在顺势做了,挺好。有央视在,也不用担心票房会差,只可惜燕京音乐厅只能容纳不到一千人,上限不够。”

“具体的费用,你跟央视那边对接吧。”

“没问题,我会对接好的,你这边时间怎么安排?”

“趁热打铁,十月三十号,跟十一月六号。”

“嗯,我知道了,等我消息吧。”

跟张有安通过电话,周彦先在日程表上十月三十号跟十一月六号标记了“音乐会”,然后又去了琴房,开始写《第六感》的配乐。

电影的剪辑还没完成,周彦先在已经完成的部分创作,两边同时进行,后面等到电影全部剪出来,也能轻松一点。

写到了傍晚的时候,客厅的电话又响了起来,他起身去接。

电话接通之后,就听到奶奶的声音传了过来,“乖孙,吃饭了么?”

“还没呢,奶奶,准备一会儿去吃。”

“自己做饭么?”

“出去吃。”

“哎呦,出去吃,花钱不说,还吃不到好东西,你说你要是找个媳妇,吃饭的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周彦正色道,“奶奶,您说这话,孙子就要批评您了,您也是老革命家了,怎么思想觉悟一点都不进步呢。女同志也顶半边天,找媳妇是为了相爱相守,又不是给我做饭的。”

“我就这么一说,你小子还跟我上纲上线了。”

“嘿嘿,奶奶您是不是又要给我张罗相亲了?我这学校忙得很,也没时间回去啊。”

“不要你回来,人就在燕京。”

“燕京?”

“嗯,战部长家的孙女,现在在人大读书,马上毕业了,你找时间见一面。”

周彦愣住了,怎么又跑出来一个战部长家的孙女?

“奶奶,人家姑娘还在读书,这是不是早了点,要不等她毕业了再说,我可不搞师生恋啊。”

“什么师生恋,你们又不是一个学校的,人家主动提的,你去见见,别落了人家面子。”

“这……要不等我忙完这阵吧。”

“不行,要赶快的,后面还有排队的呢。”

“啥?”

“你先去见见战家的孙女,要是不中意,后面再看其他的,我这名单还有好几个呢。”

周彦挠了挠头,“奶奶你怎么突然张罗起我这事来了,我二哥还没对象呢。”

“那谁叫你音乐会表现太好,给人家盯上了呢?一个个电话都打到我这儿来的。”

周彦恍然,原来是这个原因。

其实倒也不是说他表现多好,如果他只是个知名音乐家,那也不会招来这么多领导干部说亲,大概也是现在很多人知道他是周家的孙子了。

有周家托底,他自己又确实优秀,自然成了香饽饽。

周彦沉吟片刻,说道,“奶奶,其实我已经有对象了。”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因为不想相亲,所以才这么说的。而且,就算你真有女朋友,现在也迟了,我已经答应人家了,你必须得去看看,总不能我现在跑去跟人说,你有女朋友了吧,我这老脸往哪儿放?”

周彦扶了扶额头,“那行,我去看看,但是后面可不能再应承了啊。”

“好,你先去看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