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一千三百二十万美金(2 / 2)

但是作为父亲,他又不想把这份歉疚表现出来。

&;=&;&;&;而对于周彦的事情,他想管,却又担心周彦反感。

现在周彦的婚姻大事有着落了,他觉得自己对妻子也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之后他们就没有再聊王祖贤的事情,毕竟这里离客厅很近,聊多了很不礼貌。

周彦顺势问了父亲跟二哥生意上面的事情,“下大雪没有赶过去,有没有什么影响?”

听到周彦关心家里的事情,周耀文也挺开心,他摆摆手,“无妨,老板不是监工,很多事情放手给底下人去看就行。而且现在通讯发达,大部分的事情在电话里面沟通就能解决。”

说着,他又忍不住教导儿子,“你现在有自己的工作室,大小也是个老板,遇到事情要多向你二哥请教。他在做生意方面,经验肯定比你要足。”

周宏笑着说道,“爸你多虑了,小彦在管理方面做得很不错,有些地方我还得向他学习。”

爷爷周悯农哈哈一笑,“兄弟之间,说话就不要这么客套了。小彦你也不要有什么负担,干事业不能瞻前顾后,闭着眼往前冲就行了。冲不过去,咱们重新再来。”

相较于普通人,除了人脉之外,周彦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试错机会,在做生意方面,周家能支持他错很多次。

不过周彦跟普通做生意的又不一样,他现在主要还是靠作品吃饭,短短几年,他为自己积累下厚厚的资本,两部电影加那么多音乐,让他以后的路格外好走。

周宇也问起了电影的事情,“你那部《第六感》在北美的票房什么情况?有什么新消息跟我分享一下?”

“我最近没关注,要是有新消息,随时跟你说。”

“行,我们报纸随时给你留个大板块。”

《扬子晚报》对周彦的支持,很大一部分要来自周宇。

当然,这也是相互支持了,因为周彦的关系,《扬子晚报》也总能得到第一手消息。

大部分时候,根本不要周彦去跟周宇说,张有安会主动把消息分享给《扬子晚报》。

……

他们也没聊太长时间,那边就喊着开饭了。

吃饭的时候,几个长辈关心了一下王祖贤的情况,不过也没有多问。毕竟是第一次见面,问多了不太好。

等到吃完饭,大伯母攒局要打麻将,王祖贤也硬着头皮上了。

王祖贤打麻将跟个游魂似的,反应要慢半拍,不过大伯母跟三婶都对她给以很高的评价。

“小贤麻将打的不错。”

听到两个长辈的评价,周彦忍不住笑,果然谁都喜欢一个只会输钱的“提款机”。

他们家打麻将彩头不大,王祖贤输一下午也才输了二十多块钱。

晚上回家的时候,王祖贤还跟周彦“复盘”自己今天见家长的表现,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

“我以为奶奶他们会问我很多问题,还特意提前准备好了答案,没想到都没问。”

“这下你相信我们家的规矩不多了吧?”周彦笑着说道。

王祖贤摇摇头,“那倒也不是,只不过是你们家的规矩不刁难人。”

虽然只接触了一天,但王祖贤能感觉到,周家只是不把规矩放在嘴上,其实在很多细节都体现了规矩。

吃饭的时候,长辈先落座,先动筷子。

长辈说话的时候,小辈都是静静地听着。

而在小辈中,大一点的孩子又有绝对的话语权。

就比如看电视,他们会问王祖贤想要看什么,如果王祖贤不提意见,那就是周倩来决定。而在很多家庭里面,都是小一点的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周家的规矩,有一种纪律性,当更高的“长官”不在的时候,最大的那一个就自动成为领导,掌管着现场的一切,而周家的这些孩子们都觉得理所当然。

这一点,之前在香江的时候,王祖贤就有些体会,这次来到周彦家,感觉更加明显。

而这些细节,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

周彦笑了笑,没说话,王祖贤说的没错,他们家并没有太多繁琐的规矩,但是有些硬规矩,是所有人都不能打破的。

王祖贤又问道,“明天去大伯家,要不要带点东西?”

“不用,你今天已经送了礼物,明天怎们带嘴去吃饭就行。”

“嗯,那我听你的。”

今天临走的时候,大伯母跟三婶都向王祖贤发出了邀请,而王祖贤也都同意了,所以明天跟后天他们分别要去大伯跟三叔家吃饭。

……

王祖贤不仅仅连吃了几家,甚至还在周家过的小年——也就是元宵节。

周家人很喜欢王祖贤,漂亮就不说了,关键她很得体。

而且王祖贤是台岛人,她曾祖父又是同盟会成员,这两项在周家人眼中十分加分。

中间几天,天气很好,周彦就带王祖贤在金陵逛了逛。

对于周彦来说,金陵属实没什么好逛的,不过王祖贤却非常兴奋,一路上抓着周彦让他拍照,去哪儿都感觉新奇。

而她最喜欢的,竟然是玄武湖上的鸭子船。

把船划到湖中间,也不用担心被人认出来,非常自在。

几天时间,光是胶卷就用了一盒子。

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没有急着冲洗,而是由周彦带回燕京,在工作室里面自己洗。

正月十六,周彦跟王祖贤一起去了机场,不过王祖贤要飞香江,而周彦是回燕京。

周彦刚到燕京,《第六感》在北美的最终票房就出炉了。

一千三百二十万美金,是这部电影在北美的最终成绩,而这个成绩也远远超过了《喜宴》的七百三十万美金,成为了北美票房史上最卖座的华语电影。

现在也不用去考虑安李到底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了,周彦切切实实地登上了海外最卖座中国导演的宝座。

如此成绩,国内的媒体自然是大夸特夸。

不过在一众夸赞声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还是之前的那个《电影视角》,他们又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谨防部分导演媚洋,美国电影工业化荼毒电影艺术。

这篇文章中指出,当下某部热度很高的电影,照搬美国电影工业化模式,只顾讨好美国观众,毫无艺术审美,缺乏自我表达。

笔者言辞恳切,希望国内其他导演不要效仿,否则中国电影将会毫无出路。

文章中倒也没有把西方电影一棍子打死,在批判了美国电影工业化太严重,摧毁电影艺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欧洲一些电影的夸奖,还盛赞了三大电影节的评判标准。

写文章的人很聪明,还会把电影节拉来给自己背书。

意思是说,他批判《第六感》不是毫无根据的,在三大电影节的评判标准中,《第六感》根本不是一部好电影。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周彦相信文章跟谢非有关系了,因为谢非自己就刚拿了电影节大奖没两年,抬高三大电影节,也就是抬高谢非。

文章未必就是谢非写的,但是写文章的人大概率跟谢非有关。

这事周彦没管,不过倒有其他人急公好义,帮忙开战。

让周彦没想到的是,第一个出头的竟然是姜玟。

姜玟在给自己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宣传的时候,现场有记者问他,对《第六感》怎么看。

一般遇到这种问题,姜玟最好的选择就是打太极,不过姜玟却非常直接地说《第六感》是一部好电影,有部分骂这部电影的人,完全是出于嫉妒。

他建议这些人有时间关注别人,不如自己先把电影给拍好,不要老做一些敝帚自珍,闭门造车的事情,那样的话,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才没有好处。

虽然姜玟的出头是被动的,但也是实打实的。

姜玟这番动作,有点像是在蹭热度,毕竟《阳光灿烂的日子》今年要上映,蹭这波热度为电影宣传宣传,也是正常的。

不过周彦觉得姜玟也不太像是蹭热度的人,而且这个热度蹭下来,说不定会得罪一些人,对姜玟未必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