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鲶鱼效应(2 / 2)

男子名叫宋旭,是冰湖经开区中海广场项目部的负责人。

“宋总,再有一个月左右样板房就能装完。”

&;=&;&;&;旁边的青年急忙说道。

“一个月?太迟了!二十天之后咱们的楼盘必须要开盘售卖。”

宋旭转头看向青年。

“二十天?这”

青年一听,满是震惊。

在他想来一个月后能将样板房装完已经是神速了,结果自家领导竟是提出一个更要的要求。

“我也不想这样,但现在冰湖经开区的形势很不乐观。”

宋旭沉声道。

“宋总,这个怎么说?自从冰湖学院上了热搜后,咱们的工作人员已经接了不少购房者的电话!再加上冰湖经开区还在组建各种行政机构,购房需求在接下来的几年会很旺盛。”

旁边,另一个青年有些疑惑的说道。

“昨天亿达的西北区负责人来冰湖经开区了!”

宋旭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冰湖电视台办公大楼以及拆掉的彩钢出租区。

“亿达?他们看中了哪块地?”

身后的两名青年下意识的对望了一眼,一时间,二人瞬间就明白为啥自己的领导会有那样的想法。

亿达集团和龙盛、童泰不一样,这位才是中海的真正竞争对手。

“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亿达拿的地块绝对不会小。”

宋旭摇头。

“那”

“所以,接下来只要干不死就给我往死里干,咱们的这个项目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工!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去抢下一块地皮。”

转头,

宋旭看向两名青年。

“好的,宋总!”

“一会咱们再开个会。”

其实类似这一幕并不单单发生在中海广场的工地上,同泰服饰的新楼盘、龙盛集团的新楼盘以及那家在管委会旁边拿地的本地开发商亦是做出了差不多的安排。

亿达广场就像是一条鲶鱼,无形之中给几大企业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使得这几家企业已经没了其他想法,诸如什么冰湖经开区要举办肃青省大运会的事也不再关注,

甚至就连太古里的项目负责人也做出了类似的举动。

他们现在就一个想法,

在最短的时间里完工然后抢占先机,进行下一步的开发,否则,等待他们的只有亿达集团的重锤。

至于建起来的房子能不能立刻清盘,他们并不是很担心。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冰湖经开区属于刚刚起步的那种新兴地区,根本不会缺人。

然而他们不担心并不代表有人不担心。

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大楼,徐行办公室,

张汉成、杜建山以及左学中都在。

上午九点多的时候整个管委会召开了一次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会上正式宣布了左学中的任命以及分管范围。

会后,四人才来到了徐行的办公室。

“主任,冰湖经开区的变化真的超大,昨天过来的时候发现东城门那边的小区竟然已经有亮灯的了!”

此时,

左学中的脸上除了感慨还是感慨。

纵然在来冰湖经开区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依旧被冰湖经开区的进度吓了一大跳。

曾经能和冰湖经开区放在一起比较的阿塞县已经和冰湖经开区不在一个层次,用冰湖经开区下属的一个乡镇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现在是有不少人在咱们经开区登记了常住,而且咱们冰湖经开区也有不少实力企业都已投产,但感觉想要在咱们冰湖经开区买房的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现有的这部分购房者主要还是冰湖文旅学校带来的。”

徐行微微一叹。

虽然他的工作重心在冰湖经开区的大型项目上但实际上也在默默的关注着冰湖经开区的发展形势。

眼瞅着现在冰湖经开区的新楼盘越来越多,可如果买房和常住人口跟不上去的话开发商就没有信心再拿地,来冰湖经开区打工的工人也会减少,最后会传导到各行各业。

所以,

在不知不觉中,冰湖经开区实际上已经迎来了不小的考验。

只不过暂时被冰湖经开区一个接一个大项目给遮掩了而已。

“主任,现在这种情况应该和咱们冰湖经开区的交通有关,等铁路通了以后应该能好一些。”

略作思忖,张汉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就是!而且咱们冰湖经开区的下属机构还在陆陆续续的筹备中,到时候又能增加一部分常住人口和买房人口。”

杜建山也跟着附和道。

不过就在张汉成还想再说点什么的时候,最先开口的左学中却是接过了话茬,

“张主任和杜主任说的都有道理,但实际上这些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您能具体说说吗?”

一听,

徐行三人齐齐看向左学中,脸上满是请教之色。

其实无论是徐行还是张汉成、杜建山,三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算是“学院派”的领导,眼下在经开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左学中就不一样!

他从酒格市一步一步上来的,这方面的认知和经验要远超他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