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孩子前途(1 / 2)

“原来是你们到了啊!我还以为是谁呢?”

来人看了一眼朱秀敏和崔淑筠,转头又看向齐国公。

眼神中意味深长。

“燕国公!”

崔淑筠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曾经大闹福安侯府和徐州城的朱氏宗师,心中暗叫不好。

“燕国公~”

朱秀敏也同样认出了这位幼年无数次出现在耳边的朱氏天骄,身体再度变得紧绷。

朱秀敏虽然没有亲眼目睹燕国公与朱承武当初的那场大战,但她明白燕国公和他们福安侯府不是一路的。

“承义,你不守在勤政殿中,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齐国公看懂了燕国公的眼神,但齐国公却并不在意。

作为大宗正院宗人令,作为朱氏最强宗师,再加上其父也为上一任宗人令的威望继承,齐国公在朱氏宗亲中的威望一直都是坐二望一的存在。

某一段时间内,齐国公的威望甚至超过了老明王朱行玉。

若不是齐国公一心武道,对王位没有想法,就算是明抢老明王的明王之位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现在老明王已逝,齐国公朱行成在朱氏宗亲中的威望就是第一。

区区一个燕国公,还无法让齐国公忌惮到因为他的一个若有深意的眼神就诚惶诚恐。

“承义是感知到了行成族叔的气息,特来看看是不是出现了什么意外,能否帮得上忙?

不过,承义却是没想到行成族叔来此却是为了见福安侯的夫人和嫡妹!”

燕国公朱承义语气唏嘘。

虽然他什么都没说,但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上一代齐国公武道天资极为突出,一心武道的他是直到四十多岁,成就宗师后才娶妻生子的!

故此,这一任齐国公朱行成虽然年岁不大,比明王朱行玉小了二十多岁,但他的辈分却是与明王朱行玉一样的。

故此燕国公朱承义称呼齐国公朱行成为族叔。

“承义,我这里没事,你还是先回返勤政殿吧!

明王灵柩现在还停留在勤政殿中接受各位宗亲、各方大势力所派代表的吊唁,若是没有朱氏宗师在勤政殿中镇压,总是让人放心不下。”

齐国公让燕国公先回勤政殿中坐镇。

大明王朝的王上薨了之后,要在寝殿中停灵,接受各方势力代表的吊唁,并在那里举行丧事。

这任明王朱行玉执政勤勉,很多时候都是居住在勤政殿中的,故此这次停灵也是停在勤政殿中的。

“既然族叔心中有数,那承义就先告辞了!”

说完,燕国公朱承义直接闪身离开,全程没有和崔淑筠、朱秀敏说一句话、打一声招呼,只是用眼神扫视了两人几眼。

当然,崔淑筠和朱秀敏的应对同样也是如此就是了。

燕国公朱承义和福安侯朱承武的矛盾早就是公开的了。

甚至可以说燕国公是福安侯成名的起始,朱承武是踩着朱承义的脸成就的武道传奇。

在这样的背景下,燕国公朱承义不理睬朱承武的夫人和嫡妹才是正常!

当然,崔淑筠和朱秀敏以同等态度应对燕国公朱承义也正常。

“只是,这么轻易的吗?燕国公居然没有抓住机会发难?看来齐国公在朱氏宗亲中的地位和威望还要超出我们的预计!”

崔淑筠和朱秀敏对视一眼,已然明白对方心中有同样的想法。

“对了,淑筠侄媳,我们刚刚说到哪里了?”

燕国公离开后,齐国公转头,看着崔淑筠和朱秀敏如此问道。

好像他真的记不清他刚刚和崔淑筠、朱秀敏聊到哪里了似的。

“宗人令,我们刚刚说到若是清雅表妹和母后都有意,侯爷也愿意的话,淑筠愿意和离!”

既然齐国公想再次提醒,那崔淑筠也不会回避。

或者说,面对齐国公的再次提醒,崔淑筠不能也没有资格回避。

现在毕竟是在京城,在王宫,这里是齐国公的地盘。

齐国公想再次提醒崔淑筠,赵雨珊和赵氏有私心,那崔淑筠只能接受齐国公的提醒。

当然接受之后,崔淑筠到底会否如齐国公所愿,和赵雨珊、赵氏产生隔阂,那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淑筠侄媳快人快语!

做事光明磊落!

这固然是好事!

但赵氏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虽然淑筠侄媳和武哥儿的感情很好,然而还是要小心为上!

若是淑筠侄媳能够坐稳正夫人之位,并为武哥儿诞下嫡长子的话,那我或者说我们朱氏宗亲才能对武哥儿之后的下一代明王人选放心。”

崔淑筠在看穿他的目的后,居然还选择正面回答,主动落入他的节奏之中,这让齐国公略感惊讶。

这是普通人能做出来的行动,却不是政治老手该有的反应!

然而,崔淑筠明显不是普通人!

这只能说明,崔淑筠真的很难对付。

但崔淑筠难对付是难对付,现在首先要确保的还是赵氏!

赵氏,绝不能再次起誓言。

赵氏,这些年的逐渐滑落,固然有明王朱行玉的算计,但齐国公朱行成在里面的落井下石也决计不可无视。

从最开始明王朱行玉用赵氏和齐国公一脉互相牵制,齐国公一脉与赵氏的关系就不好!

之后,齐国公不止一次在暗中窜说明王,也不止一次在暗中争对赵氏。

赵氏始终获得不了天地奇珍,赵氏优秀子弟屡屡突破宗师失败,除了明王的暗中布置外,还有齐国公帮明王“查漏补缺”…

就算最后证明阻止朱承武上位已经事不可为,齐国公也要想办法压下赵氏。

不能让赵氏复苏后“秋后算账”!

“嫡长子?下一代明王人选?宗人令说笑了!

侯爷正值春秋鼎盛,以侯爷的年纪和武道修为来看,最起码未来一个甲子之内,不用担心继承人的问题。

一个甲子,真的太久了!

父王在位仅仅三十余年,天下及朱氏就发生了多少变化?

更何况一个甲子…”

崔淑筠听懂了齐国公已经接近于明示的暗示。

但这样的要求明显超出了崔淑筠可以答应的范畴。

毕竟怀孕不是一个人的事!

而且怀孕,孕育下一代,从来就没有在崔淑筠的人生规划、理想清单之中。

崔淑筠不可能为了提升朱承武继位的可能,为了让齐国公和朱氏宗亲站到朱承武这一边,就做出这么大的违背初心的改变。

这已经超出了三件事之一的代价范畴,甚至比三件事加起来的代价都要更大。

崔淑筠不可能答应。

而且眼前齐国公说的话究竟是出自本心,还是想用这种方式来离间福安侯府各高层、盟友之间的关系,谁也不知道。

“淑筠侄媳,武哥儿虽然还年轻,你和武哥儿的感情也很好,但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事情将如何发展,你最好还是给自己留下一个保障为好!”

齐国公再次劝说道。

这次齐国公没有再以朱氏长辈和大宗正院的态度劝说崔淑筠,而是完全站到了崔淑筠的位置上进行考虑。

“多谢宗人令,淑筠会好好斟酌的!”

崔淑筠如此回答道,同时行礼感谢齐国公这位朱氏大宗正院宗人令的好意。

齐国公真的看错崔淑筠的内心,也看错崔淑筠和朱承武的关系了。

但无论是齐国公的长辈身份还是现在力不如人的现实,都让崔淑筠只能如此回答。

“对了,公孙一阳战死,不知道福安侯府安排了哪些人前往?”

话语的最后,齐国公状似无意的问道。

齐国公的不搭前言之语再度让崔淑筠一愣。

“侯爷已经派了我父亲、弟子赵士林、朱氏朱承丞前往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