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木匠(2 / 2)

天启帝一边听着,一边拎了把自己做的椅子坐下。

“叫刘应坤进来,朕细细盘问。”

要是没其他佐证,那基本可以断定这是魏忠贤一方嘴里造出来的大捷。

“禀圣上,刘应坤连夜赶路,还为陛下带来了代善大酋的首级,是否一同进献。”

天启帝有点惊讶,轻轻点头以示同意。

脚步声响起,拿盘子端着首级的中年宦官和刘应坤一齐走进来,然后老老实实跪下。

魏厂公揣摩圣意后,摆了摆手,刘公公才一桩一桩回禀清楚。

“正月十四,老奴率鞑子大军八万自沈阳出发……二十二午后,前锋代善率数千精骑抵达宁远城下,兵备道标营千总李昊率众将家丁出战,一举杀到代善旌旗下,力战数百鞑子而还,李将军深知大酋首级的要紧,便在正红旗鞑子围攻下,保全了这颗……二十四日,城上恶战整日,李昊再斩数百鞑子,获鞑首一百五十……”

在刘应坤的背景声中,天启帝轻轻翻开了首级上盖着的红布一角。

一个煮后上了漆的中年脑袋出现在他眼前。

朱由校分辨不出来这是不是鞑子大贝勒代善,此事之后的查验极为严格,兵部、都察院、御马监还要反复勘验,想来没有多大做假的空间。

“圣上,微臣还有一事需要禀明,可不清楚是否此刻就回禀。”

刘应坤将最重要的事情挑了个头,他和袁崇焕讲好了,宁前兵备道的报捷奏疏上,也会有魏厂公的布局、落子之功,但让文官们上奏又显得有点不可信。

“快些讲,朕还有要事!”

刘应坤于是将准备好的说辞流利的背了出来,其中重点强调了魏厂公不徇私情秉公安置亲戚举荐的悍将李昊这一情节。

等到这说辞差不多讲到一半,魏厂公就打断了刘应坤的话,“此乃小事,实在不值一提。这刘应坤最近越发不懂规矩了,我明天行道文,责令御马监掌印整治一下他。”

天启帝当然明白这三刘是魏忠贤的人,也不点明,只吩咐宦官去十王府大街(今王府井)的信王府,将他弟弟朱由检传唤进宫。

当然,文华殿对面当差的内阁阁臣、首揆、兵部堂官等重臣也会被传唤进来。

“信王对辽事颇为上心,你们就将前后经历细细说给他听。”

说罢,赶走了这几位太监,再次拿起凿子,开始干活。

他的木匠活从来没有拖到过第二天。

从信王府到宫内,不过两刻钟的功夫,前后用了半个时辰,大明朝中枢的重臣们就到齐了。

巧的是,蓟辽经略高第、山海关总兵杨麟、宁前兵备道袁崇焕等人的奏疏,差不多前后脚抵达通政使司,也不誊抄,直接被呈到重臣们面前。

:求推荐票求月票。

(本章完)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