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蒋胖子土桥村下乡记(2 / 2)

“听了先生一席话,本王也知道,该怎么写这篇,两份折子对比后的心得感悟了!”

姚广孝说的这些话,润色润色就可以了。

“先生早些休息吧。”

“贫僧告辞。”

姚广孝起身离开。

走出书房,自言自语道:“秦王其实也很不错,不过,就凭晋王这道折子,就可看出,晋王更优秀!”

“这道折子,再次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

翌日。

早朝结束。

朱樉又化身小尾巴,跟在朱元璋身后,一路来到御书房。

然后献宝似,带着一点小小嘚瑟,把折子呈送到朱元璋案头。

朱元璋落座,看着摆放在面前的折子,诧异抬头,“写好了?”

嗯啊!

朱樉一边在心中嘚瑟,一边老老实实回答:“儿臣反复阅读老三的建言折,一夜未睡,总算写好了。”

朱元璋观察朱樉,果然,黑眼圈很重。

怀着狐疑,朱元璋拿起折子。

随着不断翻看,不由连连点头,片刻后,合上折子,“写的不错,分析的也很好,尤其是最后论儒释道三教作用,更是很有深度!”

“想要什么奖励,只要不过分,父皇都可以赏给你!”

哈!

还有这等好事?

朱樉激动的差点跳起来,忙道:“父皇曾规定,儿臣等人就藩时,身边都要派一名僧人。”

“儿臣自己选中一人……”

“是那个住在你府中的道衍对吗?”朱元璋反问道:“在皇觉寺,他先去投靠老三,老三似乎看不上,然后去投靠你。”

“他还参加了咱举办的僧人考试,可并没有得到僧官,只得了一件僧衣。”

对于朱元璋知道姚广孝,朱樉一点儿都不惊讶。

忙道:“父皇,有些人就不适合考试,但却真的有才。”

“道衍和尚就属于这种人。”

“儿臣这道折子中的一些想法,就有道衍的一些观点。”

朱元璋挑了挑眉,略显惊讶,略作沉吟后,答应道:“那好吧,这事儿父皇答应了。”

“儿臣谢父皇!”朱樉生怕朱元璋反悔,语速极快,激动谢恩。

……

姚广孝正式成为秦王僧官这件事很小。

几乎没什么关注过。

朱棣更是不知了。

花费十几天时间后,水稻收割结束,颗粒归仓。

这一日清晨。

天色微微泛白。

朱棣、徐妙云也才刚刚起来,收拾里里外外。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就从村口传来。

朱棣听到马蹄声,下意识循着声音望去。

一个熟人出现在视线中。

周浪骑马疾驰而来,在小院外勒马顿足,看到朱棣时,翻身下马,牵马来到篱笆外,笑着打招呼:“朱先生。”

朱棣笑问:“是不是来通知村儿里,要开始收田税了?”

“是要收田税,不过我来,不是为了这事。”周浪笑道:“今年,蒋县尊想搞个实验。”

“官府直接收田税,不承包给士绅。”

“我原来分管的这片,就是试点。”

“蒋县尊已经在路上了,我提前赶来给朱先生报个信。”

说话功夫,周浪已经进了院子,压低声音说道:“朱先生,这次蒋县尊还要看一看咱们土桥村的学堂。”

“您看要不要准备一下。”

朱棣不由被逗笑。

咱们土桥村?

这周浪也是个妙人。

真是,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朱棣笑问:“蒋县尊为何要搞这个官府亲自收田税?”

“蒋县尊说了,承包给乡绅,乡绅暗中加税,百姓负担太重,他想搞个试点,看看县衙动起来,在朝廷收税规定期限内,县衙可以管多少个村子。”

“往后,就算县衙不能彻底取缔乡绅包税。”

“也可以按片轮流,比如,今年土桥村这片儿,县衙直收,明年换其他片区直收。”

“总之,蒋县令突然间,挖空心思,就想给农民减轻负担!”

“好像突然转性了,县衙很多人都感觉不认识蒋县尊了。”

朱棣再次被逗笑。

心里则清楚。

蒋胖子这是要真干实干了!

“徐先生!”这时听到动静的徐妙云走出来,周浪忙行礼问好。

朱棣转头,笑着对徐妙云说:“蒋县令有真干实干之心,咱们也要让蒋县令,收获荣誉感。”

“今天让孩子们停一天课,这样安排一下……”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