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朱棣 朱雄英叔侄远行(2 / 2)

他最懂。

嫌弃的瞥了眼,快步离开。

不过他以两个小家伙年幼为由拒绝了。

大哥张玉是元庭的枢密院知院,元庭上层都秘密流传,伯颜家族收藏传国玉玺。

李文忠暗暗腹语,连忙正色,收敛脸上同情的小表情。

朱元璋腹语一句,笑着放下肩标,点点头:“不错,就用星星吧。”

‘这个李百室,一如既往的善于琢磨人心。’

“传国玉玺,怎么会在盖州?”传国玉玺在王庭,都比在盖州合理吧?

谭渊低声解释:“咱也不是很清楚,这是张大寇说的,现在割据盖州的诸侯是昔日元朝权臣伯颜的曾孙普达失理……”

闻声,李文忠忙打起精神解释:“陛下,大都督府提出很多想法,有人提议增加杠,可陛下也叮嘱过,杠太多,在混乱的情况下,将士们不容易辨别,还有人提议……”

说着,又陷入沉默。

朱棣看了看四周,确定无人后,低声解释:“他们不打海州,越过海州打海边的盖州,是因为始皇帝的传国玉玺……”

舅舅似乎忘了,他现在还在卑微的挽回父子关系。

陛下厚恩于大辽河卫。

“告诉他们,攻打盖州虽然难,失败了,大不了撤退。”

“文忠,给咱说说,为什么绣一颗星星,作为卫指挥使这个级别的肩标?”

“朱橚替咱去安抚冯胜。”

争先恐后想当大明的官。

“最后是韩国公提议用星星。”

不然蓝玉攻破王庭时,应该为朝廷,把传国玉玺缴获回来的。

老五朱橚去辽东安抚冯胜倒好理解。

丘老二的升迁已经够快了。

‘不敢嘛?’

朱元璋略作沉思,琢磨道:“这次授予肩标,咱想搞的郑重一点……”

打一棒子,给颗甜枣嘛。

让混账老四,陪着雄英去一趟辽东,说实话,是他突发奇想。

……

御书房。

一旦攻克盖州,海州就成了,插入腹心的一颗钉子,大辽河卫身后,还有冯胜隐而不发。

另外,丘福、朱能很不错。

怕是有些根据的。

李文忠忙追上:“陛下,这件事……”

朱棣点点头。

“陛下,小雍鸣、小祈婳还小,人家老四未必愿意远行。”李文忠小心翼翼提醒。

朱棣点了点地图,无情的把谭渊拉回现实,询问:“丘老二让伱来,肯定不会只是说传国玉玺,说说其他事。”

谭渊看朱棣沉思,补充道:“如果我们能在普达失理撤离盖州前,攻克盖州,就有机会得到传国玉玺。”

其实他最担心,攻克盖州之后。

老头子知晓这些情况。

……

可为什么让老四带着雄英去大辽河卫?

没必要,如此早培养雄英和将士们的关系吧?

朱元璋见李文忠满脸狐疑,笑了,都是自家人,也不瞒着,说道:“是这样,太子、太子妃都和咱说,想让雄英跟着老四学习……”

红底剑式肩标上,用明黄绣着一颗星星。

一举多得!

想着,朱元璋绕出御案,快步往御书房外走去。

同时,还妄图利用传国玉玺,重新收拢北方人心,以期再打回来。

他现在考取秀才,大明境内,的确想去哪儿都可以。

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章。

好一会儿,才回复平静,询问:“丘二哥他们,是不是想让你去辽东帮忙参谋。”

可私底下,说老朱家祖宗十八代泥腿子,说老头子乞丐和尚的大有人在。

长途跋涉,出点什么事情,谁都担待不起!

伯颜和传国玉玺,还的确有一段关系。

所以,这一仗打赢之后,才最为凶险。

见徐妙云惊讶,朱棣笑了。

别看这些人,表面上对大明政权也很配合。

……

没人知道朱棣和谭渊说了什么。

对于老朱家的皇权来说,肯定不是好事。

寻找传国玉玺,就是增加世人对朱家皇权身份的认同。

李文忠惊的张大嘴巴。

路上,徐妙云好奇询问:“丘二哥他们想打哪里?”

皇宫。

冯胜还敢算计他们?

他们的计划,攻克盖州不难。

谭渊的确转达了这个意思。

回神后,忙低头请罪:“臣在君前失仪,请陛下降罪!”

“可真正要注意,攻克盖州,取得胜利之后。”

老四守着妻儿,小日子过得美美的。

朱棣结束了和谭渊的谈话,看着丘老二的亲笔信,完全燃烧成灰烬,起身,叮嘱:“我毕竟不了解你们的情况,我提的几点建议,让他们权衡使用,不要太在意。”

但原本的历史,元庭大概率没得到传国玉玺。

徐妙云听完后,惊的微微张嘴。

朱棣明白了丘老二等人的想法,不由笑了,“何止冯胜不敢算计你们,要是真能找到传国玉玺,我估计,皇帝会亲自去辽东犒劳你们。”

这事儿,他不行,文忠更不行。

家里面所有人,掰着手指头,数来数去,也就秀英或许有办法。

就是不知,秀英是否赞同?会不会帮咱?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